書不能白讀:怎樣讀書更有效?

大家都在讀書,為什么有的人讀了書收獲很多,并能學以致用?有的人讀了就忘了,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也是我目前的狀態,一是讀書不多,重點是讀的效果不怎么樣?那到底怎樣讀書更有效?

讀完一本書能否用200-300字給這本書做一個簡單的書評,如果不能,那書確實讀得不怎么樣?讀書也要練習,學習用概括力概括一本書的精華。

怎樣才能概括一本書的精華?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可以學習《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三星”篩選法。三星,指的是五角星,用通讀,重讀,定位的方式做出不同的標記。

通讀一本書,了解書的主要內容和結構,把認為重要的的部分用一顆星做標記,然后接著讀下面的內容。

通讀完一遍后,這次只讀標記一顆星的頁碼,然后再篩選出重點內容,總兩顆星做出第二次標記,直到讀完這本書。

通過兩輪閱讀后,把標記兩顆星的內容再讀一遍,定位那些最精華,最重要的內容,并標記三顆星。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然后,學會摘抄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記筆記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把書中的金句、對自己感觸深的要點和平時不了解的故事案例記到本子上,再次強化自己的印象,以作為后期寫作的素材。

第三,做思維導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根據自己的筆記做一遍思維導圖,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和總結能力。

第四,寫讀書感悟或者書評。

我覺得寫感悟和書評是最能顯示你對這本書的感情如何,對一本書的感情越深,越能了解它,關注它,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如果能結合實際生活或者其他案例,把書中的關鍵要點總結出來,既能看出自己對一本書的掌握程度,也能把自己的讀書感悟分享給沒讀過這本書的人,是多贏的事,而且在寫讀書感悟的時候,又會看一遍自己的讀書比例,這次又是鞏固學習的過程。

讀書不在于讀了多少書,而在于每讀一本書的時候,掌握了多少,思考了多少,最后能應用多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讀書也一樣,也要靠日積月累,從一字一句開始積累,從一段話開始積累,從一個故事開始積累,越積越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