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大學畢業。迄今為止,將近半年。
母校和現在工作生活的地方在一個區,路程不算近,但挑個周末回去看看不是一件難事。可每當有空,我還是寧愿選擇和朋友出去吃吃飯聊聊天或者在家宅。
這種下意識的選擇傾向,使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個薄情的人。然而又有這樣一些瞬間,讓我得以推翻對自己的猜忌。
下班后約飯,坐上地鐵4號線,看著站牌指示燈上的<魏公村>,我會盯著出神;
團建,坐出租路過學校,我會提前搖下車窗,興奮地跟伙伴說:一會就能看見我們學校啦;
在單位樓下吃香鍋,發現味道遠遠不如我們學校食堂,便略微得意地對同事說,下次請你們去我學校吃;
夢里,和室友熱烈討論著最近的明星八卦和附近又開了哪家好吃的店,醒來,發現屋里只有自己一個人;
晚上肚子餓,會想起和同學在學校西門買宵夜和奶茶并趕在門禁前溜進宿舍。然后默默打開微信,給曾經的室友發了句:撒比,我想你了。
昨天和一個大學時鬧過別扭的朋友見面,意外發現,即使當初吵過冷戰過,見到時依然倍感親切。原來,畢業可以讓人忘記那些不快,只留下開心的記憶。
前一陣,看到同班同學在朋友圈發了2號公寓的照片,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明明宿舍樓還是那個樣子,我卻沒資格再進去看一眼。我也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我心里念著母校,卻不想回去的原因。
學校里,曾經留下過我的歡聲笑語,如今卻沒有我一席之地。
即便回去,也只能匆匆一瞥,畢竟我們已經被時間軸推到了新的時期,太多留戀只能讓脆弱蔓延。
畢業后,我沒再回母校看過一眼。
但在我向他人自我介紹,說出母校的名字的時候,總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四年帶給我的沉甸甸的溫暖,讓我多了份底氣。
可能母校的回憶對于我而言,不是用來發覺學生時代多么輕松,現在的生活有多么不易,而是讓我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更加鏗鏘有力。
我不會斬斷回憶,也不會反復尋覓,因為這不是母校對我們的期許。
我謝謝昨天,也期待明天。
嗯,這就是很好的狀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