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次學習,會務組給每人發了一本《中國哲學簡史》,在這本書的第一章里,介紹了“中國哲學精神”,闡述了一些我以前不清晰的、并且也沒想過的觀點。
? ? ? ? 我一直都覺得,哲學是離我最為遙遠的“物件”,我此生都可能跟它沒有什么交集,這本書卻告訴我,我就活在哲學當中。
? ? ? ? 我之所欲覺得它離我遙遠,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覺得我用不上,太虛了!然而,這本書上赫然寫著: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只是,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 人類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不滿足于現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實世界。因此,中國人在哲學里找到了超越現實世界的那個存在,也在哲學里表達和欣賞那個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
? ? ? ? 我簡單理解,哲學有兩種,一種求得最后解脫,叫“出世”的哲學;另一種,則強調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和人事,叫“入世”的哲學。
? ? ? ? 當然,這是我粗淺的理解,王陽明有句話是: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就是說,大道理都在日常生活中。 書上也說了,中國哲學既是理想主義的,又是現實主義的,既講求實際,又不膚淺。
? ? ? ? 我最喜歡看的是這段:在儒家思想中,圣人并不以處理日常事務為苦,相反地,正是在這些世俗事務之中陶冶性情,使人培養自己以求得圣人的品格。圣人的品格是什么?——內圣外王,就是要培養這樣的品德。
? ? ? ? 每個人都可以是哲學家,都應當終身持久不懈得操練自己,生活在哲學體驗之中,超越自私與自我中心,以求與天合一。
? ? ? ? 這周培訓的課余時間,我在不斷內化要給二年級孩子講的“圣人故事”。我首選了圣弗朗西斯和佛陀的故事。在成“圣”之前,他們堅持不懈,然后超越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也許,我眼下所經歷的,也是自己成“圣”路上必經的吧!
? ? ? ? 希望讀完這本書后,我能徹底刷新自己的“哲學觀”,在獲得一個宏觀的圖像基礎上,去看待生活和工作,去體會日用平常中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