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艾灸,跟好友學的,她在加班常態時,艾灸幾乎成了救命藥,她家最多的不是衣物包,而是各種養生品。
我剛寫完一篇四千多字的稿件,渾身疼痛,尤其頭痛欲裂之際,也學著她養生。
不寫稿不知知識匱乏,那篇稿件,估計得大改。
書呢,看了一點,太深奧的書我都不想看…我的寫作風格真沒之前輕松明快了,有點憂傷呢。
文筆有用嗎?在足夠的干貨支撐下才有用,否則就成了無病呻吟,都是學過語文的,誰還不會點寫作技巧和華麗詞藻呢。
專業知識好學么,當然不好學啦。要弄懂的太多了,誰讓我棄經濟從了文呢。
有時候寫多了故事,看多了故事,聽多了故事,容易在回憶中分辨不清主角是自己還是別人,以前看影視訪談中有人說“入戲太深”,我今天徹底懂了原來各個行業都需要入戲出戲。
站在對方立場、把自己當作當事人會更能理解別人,寫出更走心的東西,就像許舜英和李欣頻常說的“我就是xxx”,但寫多了發現,每天用別人視角大量思考終歸不是一件好事,回憶會亂,必須準備個儀式將角色抽離。
哎。罷罷罷。
最近在追《獵場》,還沒看完,臺詞耐人尋味,有點點文藝片的影子,適合細細體會。
有人說感情戲份太重,不如叫情場。其實影視劇么,感情線都是為了刻畫人物多面的形象,讓人物更生動豐滿,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角色,才能讓觀眾全方位了解并記住他們。太專業的知識,我看了之后會驚呼好有道理,并暗自膜拜原著作者的思維邏輯,進而去搜他的生平……想學習知識,如我這般的普羅大眾還是去看專業書啦。
好困啊,睡了,一篇流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