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問校長:“去江夏培訓就需要慧慧和娘娘兩人做PPT給新進內訓師做分享,其他六人不用分享吧?”校長說:“不用,你的重心是培訓主管組織好培訓,多培養幾個內訓師出來,然后如何把培訓內容運用到家庭生活中就足夠了“,其實我內心也是這么給自己定位的。
可是經過幾天的TTT培訓,看到仙女們課堂上極強的學習能力,通過閱讀她們的ORID,均是對課程內容的深度領悟,而我只能從老師呈現課程表面學到一些入門基礎知識,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二維兩條線聽課,不對比或許就不知道差距,我深深感覺自己好欠缺。
反省自己是個比較慵懶的人,有點小固執,不太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也不太喜歡改變自己,比如不喜歡用熱點、不喜歡用淘寶、不喜歡用新潮小軟件.........
但是李老師說:老師的原則之一就是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并且有終身學習的意愿和行動力。
琢磨著自己得改變呀,回到家獨自躺在床上,想起了前幾天聽到的一個故事——《把背包扔過墻》,講的是:當一個人去遠足,他背著一個背包,遇到一道墻,一個障礙物,他該怎么做?有一種人看到那墻又高又長,觀望很久,心里想“太困難了”,然后選擇放棄;而另一種人則選擇把背包扔過墻,然后想辦法,繞過或翻過這面墻。兩種人,兩種做法,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一種是確保穩妥后再行動的謹慎型,一種是不避艱險立即行動的果敢型。
這個故事啟發了我:人一旦習慣于不嘗試就容易放棄,久而久之就陷進了自我編制的”安全陷阱”里。如何才能讓人突破自己呢?不由讓我想起了校長讓“七仙女”在培訓期間開展的發布會,在大家面前承諾“寫ORID100天”,其實也是利用“將背包扔過墻”的理論,利用承諾的壓力。
今晚回到家,我擬定了自己開發課件的的大概內容——“如何甩掉拖延癥”, 然后微信發給校長,征求他的意見,問了下這類課程是否符合公司年初員工培訓需求調查訴求的范圍,是否有一定的受眾面。校長鼓勵說:“告別拖延,提升執行力,員工多數需要”。
如是我便在“愛成長沙龍”跟七仙女商量,也在昨天的簡書中主動納入了我們半心工作室的工作計劃。
公開承諾,徹底把背包扔過墻的方法來刺激自己積極有效的行動策略,當我選擇把背包扔過墻時,我不僅切斷了自己退路,我必須跨越障礙,全力以赴,義無反顧地做下去,如是睡前初步給自己擬定了實施計劃:
1、 購買一本相關書籍閱讀(5月30日前完成);
2、 自己在生活實踐中使用告別拖延的一些方法,圍繞這寫ORID,積累素材;
3、 通過網絡搜索這類課程認真聽,做好筆記;
4、 5月底前擬出課件大綱,做出課程PPT。
以上四項可以同時并行操作,然后5月底再擬定6月份工作計劃。爭取7月份能選擇兩個單位進行試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