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照見現(xiàn)實

幾年前看到塔莎奶奶系列叢書時,心頭一顫,喚醒了我塵封的記憶和對未來生活場景的暢想。

一、喬家花園

爸媽家的院子占地一畝(667平方米),相比一般宅基地的二分、四分來講,是個大院子。坐北朝南,東西略寬于南北。南側墻外是個池塘,小時候池塘里水清、魚躍、蛙鳴、荷花香。房子是87年翻新的,西屋三間平房帶門廊;堂屋六間平房帶門廊,中間是大門兼騎樓(樓上一間是儲藏室兼糧倉),即左右各三間。房屋的廊柱、瓷磚、樓頂?shù)囊蝗葓D案和顏色,老爸費了一些功夫,在整個鎮(zhèn)上不是最豪華的但是最有美感的。

關于門廊的最多記憶是春夏秋三季的雨天,聽雨、寫作業(yè)或者聽廣播。喜歡“風也瀟瀟、雨也瀟瀟、夢里何曾到斜橋”的句子大概就是緣于那個時候的聽雨、觀雨。時不時還有幾對鸚鵡傳來的悅耳聲、鴿子群飛落飛落的呼哨聲。

關于平房頂偌大的空間,最多的美好記憶有四:一是春天跨竹籃站平臺上摘槐花、榆錢,邊摘邊吃,槐花的甜香、榆錢的清香溢滿舌尖;二是夏天躺平臺上數(shù)星星,那時電不是很充足供應,又沒有空調,最好的乘涼方式就是樓頂平臺啦!水泥屋面熱乎乎的,涼風習習,數(shù)著數(shù)著漫天的繁星入睡;三是秋天站平臺上觀察大棗的成熟情況,由開淡淡的黃色小花,到結出青青的小棗、長成青色的大棗、半青半紅、紅透,這是一種怎樣的幸福感呢?四是夏秋在平臺上晾曬糧食,每天早上露珠散去把糧食攤開,傍晚露珠沒來之前把糧食收堆蓋好,再順手抓幾個花生感受著曬干程度,滿滿的勞動和收獲的喜悅。

喬家花園的由來,大抵是源于老爸對花的熱愛,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作為農民的老爸愛花顯得格外“奢侈”和“不務正業(yè)”。誰家院子里如果有這么大的空地,大都會種了時令蔬菜,省下買菜的錢。

正對大門是一個大花壇(東西長約8米,南北寬約4米),壇內種的有芍藥、大麗花、珍珠梅、月季、薔薇、臘梅、桂花、山竹、繡球、美人蕉、夾竹桃等,花壇的一圈臺上,更是種上了草本植物和盆栽植物。花壇南側是照壁(廚房兼水塔的北墻),照壁上是一副瓷磚的松鶴圖,松鶴圖上方則是用綠色啤酒瓶裝飾出來的屋檐。西屋門前左右兩側是小花壇,種的石榴和松柏。

春天,萬物復蘇,扦插的月季紛紛發(fā)芽,珍珠梅開始盡情綻放,白里透一點點鵝黃,讓整個院落瞬間雅致起來;在珍珠梅花瓣落盡之時,就是美人蕉登場的時候啦!艷紅色、杏黃色,還有那雙色鴛鴦美人蕉。春天,注定是百花爭艷的時候,你未唱罷我登場。往年的月季、扦插的月季、嫁接的月季、薔薇開始上場,顏色那叫一個熱鬧;最喜歡雨后,花芯藏滿水珠,又或者花瓣落了一地,總是讓人想起黛玉葬花的詩句來。5月,榴花紅滿院;月中,鮮艷艷的芍藥開始上場,由于家鄉(xiāng)是黃河沖積平原,土壤不適合牡丹持久生存,老爸就種了很多這樣花朵富貴的芍藥和大麗花。

春天也是我放學最忙的時候,像草本花卉鳳仙花(指甲草)、紫茉莉(燒湯花)要播種、澆水、施肥、分盆,這些都是我的工作。指甲草的品種和顏色大致有十余種,紫茉莉之所以叫燒湯花,是因為只有飯點才開放,有紫紅、黃色、紫黃相間的花色。

夏天是花花草草盡情施展的時節(jié),滿園的色彩,月季、薔薇、美人蕉、夾竹桃、鳳仙花、紫茉莉、大麗花爭奇斗艷。也是最需要水分的季節(jié),每天早晨都需要給花花草草喝足了。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也是草本花卉開始結果,月季還在堅守最后的陣地,桂花卻用那微不足道的米黃色小花朵占據(jù)整個院落,用那特有香氣襲人而來。

大雪覆蓋院落的時候,扦插的月季已經開始等待春天的來臨。臘梅則悄莫聲息的綻放,濃濃的香氣伴著飛舞的雪花迎面飄來,還有那未修剪的月季紅果偷偷映襯。

那個時候最不能理解的是,作為農民應該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農作物上,可是老爸不是忙生意,就是忙家里的花草,農活好像都是“應應景”。而我和哥哥,作為他的孩子,放學、放假的空閑時間,也必須聽他指揮為這三件事勞作,其余的可憐時間才屬于自己玩耍。

喬家花園的品種不時更新,格局也慢慢發(fā)生變化。90年代末至今,老爸以零售綠植、花卉為生,一輩子的生意經里,也唯有這個只賺不賠,同時帶動了很多人從事這個事情,也熬走了很多“競爭對手”。我想應該是源于他對花草的熱愛和耐心吧!

我愛花草在身邊人中也是有口皆知的,在鄭州或是別的城市最愛逛的是公園、花市,大抵是因為我青少年時期十余年的養(yǎng)花勞動吧!

看完塔莎的系列叢書,萌生了一個“花田半畝”的念頭。茫茫塵世,白手起家,卻始終秉持著對美好事物和場景的追求,內心深處始終留了那么一個純粹的位置。這一切,溯本求源,還是因為喬家花園勞作過程中喜悅和美感的緊緊相伴。

寫到這里,由衷的感謝老爸無意識的這種“特殊培養(yǎng)”!

2、 花田半畝的夢想

一個人的成熟,大抵是漸漸明白“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需要,全然接納過去的“我”,坦誠面對今天的“我”,熱情迎接明天的“我”。

自從1998年離開家鄉(xiāng),我也就是那蕓蕓眾生的代表之一,求學、生存、結婚、買房、生孩、換工作、買車、創(chuàng)業(yè)......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卻也無驚無險。很多年來,都在努力證明自己是可以的、獨立的、是可以被人瞧得起的。

青年時期遇上一家愛學習的企業(yè)也好,自己的天性也好,從童年至今讀書的習慣一直保有,讀的書五花八門、雜之又雜,所謂的“閑書”。正是這個習慣和無目的的閑讀,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吸取了無限的營養(yǎng)和能量,始終保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三觀”塑造的過程中,像燈塔一樣指引著堅定的前行;在現(xiàn)實和個人“三觀”沖突時,讓我適應環(huán)境生存下去,又能“不合污”。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都是喬家花園的美好在心里生根的結果。

對三毛的喜歡從1993年至今,每隔幾年的重讀感受不同,唯一不變的還是喜歡她的頑強、獨立,以及為了自己喜好的生活方式積極努力的一面。

余秋雨喜歡了小二十年,世事變化、滄海桑田,都沒阻擋得了他對學問的追求和執(zhí)念。

唐師曾喜歡了十余年,為了把“新華社戰(zhàn)地記者”的職責履行到底,身體和精神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三者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領域不同,其實從個人的喜歡來看,冥冥中有不少共同之處。

從2007年開始,通過不同心理學流派的學習、揣摩、自省,開始逐漸體悟“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

塔莎奶奶的生活方式映在眼前時,其實是震驚。

在我朦朦朧朧的堅持“自我”的道路上,原來有人已經先行了幾十年!在我還磕磕絆絆,偶有懷疑的前行路上,原來有更多的人在堅定實踐!

原來喬家花園已經給我的夢想播了種子。

由此,誕生了“花田半畝”的夢想。其實更多的是關于晚年生活的一種設定。自己向來是行動派,不會停留在想想的階段。關于晚年的這樣的一個夢,四年來一直在構思、規(guī)劃,甚至有意無意的尋找場所、經濟上做計算和準備。

3、 夢想花園

夢想是有力量的,清晰的夢想是有吸引力的,一切的一切都會悄悄的聚攏而來。

和泓默結識,貌似源于攝影,源于了解自己的阿帆推薦。坦率的講,攝影學習的熱情沒有同學們高,日常關注更多的是風景,對很多作業(yè)需要“人物”來表達不是太有趕腳;加上中間辟谷、家人住院等事沒有全情、從一而終的投入。

但是我喜歡這群人,期待“8wo相聚夢想花園”。為了一探究竟,買了泓默老師的《夢想花園》,以及塔莎的《塔莎的世界》、《塔莎的傳家寶》。讀完才發(fā)現(xiàn)泓默老師已經在踐行自己的夢想,這個追求有原生家庭的誘因、有塔莎的誘因,更有她堅定追求夢想的腳步。

原來,是因為夢想我們結識的,是因為夢想上天把她送到了我面前。

一定要見見泓默,見見這一群同頻的人兒,見見泓默的花園生活。即使出發(fā)的早上發(fā)現(xiàn)懷孕這件大事,也絲毫沒有動搖我去赴約的決心。

即使通過看書、看文章做了一些功課,置身于泓默的工作室和家中,還是驚呆了。好像任何詞匯都難以表達我的驚奇和熱愛,以至于相處的兩天里話說的很少、照拍的很少,就是那樣沉浸在夢想照見現(xiàn)實中。

工作室坐落于湘潭大學附近的大學里(高檔社區(qū),綠化率40%以上),200多平方的一個下沉復式。遠遠看去,就“灼灼而特立”。綠色的木質柵欄門虛掩,兩側花叢掩映,瓦制的花盆、陶瓷的人兒,左側一株紅楓開始泛紅,不知道秋天該是多么艷麗的景致。順門望進去,左側樓梯下至負一,右側上至正一。樓梯的外側墻面掛滿了綠植、花卉,不認真看,很難發(fā)現(xiàn)是長在一排排、一列列的掛袋里。拾級而上,左右兩側不時有景致映入眼簾,就仿佛到了一個集綠植、花卉、工藝品為一體的“樣板房”。哇哦,這是真的嗎?確定不是有情節(jié)有調調的“商店”?

來到入戶花園,隨眼望去,墻上、地面、角落都是一景。樓上是入戶廊廳、櫥窗、墻面,無處不景致。客廳墻面是整整一個書架、書,一張大大的實木桌泛著原木的油亮,吊燈則是工業(yè)風格,生動的是吊燈上懸掛的卡通玩偶,這應該是默默老師線下上課的地方吧?大家新奇、激動的拿起相機各處拍拍拍,時不時傳來驚嘆聲。進入默默老師的手工房,你會以為來到了手工商店的庫房,聆郎滿目、錯落有致、應有盡有,一格格的“抽屜”里,盡是各色、各材質布料、花邊、輔料。不同的是,每個小角落都獨自成一景,處處彰顯主人的有愛、細膩、歡喜、美感。就連大小陽臺、飄窗,默默也是用心打造,木本植物油光發(fā)亮,草本植物生機勃勃,就連那多肉植物都出奇的鮮美,花更是鮮艷艷,時不時會有陶制或者布藝的玩偶露出笑臉。每處幾乎都有各種規(guī)格的黑板,上面會有默默“應景”的娟秀字兒。整個房子自成一個風格,白色打底,各色都有,但又協(xié)調至極,就連那垃圾桶都是選的棕色藤編。

樓下門廊一腳,古香古色的圓桌、木椅、竹子、暖色暗花臺燈,墻面則是一面豎版的黑板,上書一首柔情似水的詩歌。房間內依舊是白色打底,相同的依然是處處皆景致,不同的是整體風格彌漫了布藝的味道,花邊、小方格、鉤織、布藝、插花、彩燈、白瓷茶具......

每個細節(jié)、角落、墻面、窗臺、洗手間......無不寫滿工作室主人對所從事事業(yè)的熱愛、精心、細膩、美好......鏡頭記錄不下這份完整的熱忱,我的文字無法生動描述場景的生命力。

默默老師的《101 in 1001 Days》,是2011年7月1日至2014年3月28日,其中第4個計劃“在屋頂建一間小木屋,可以堆放我最喜歡的雜貨,還有無數(shù)的植物、垂吊、肉肉(務必在北邊的座位可以看到夕陽美景)是的,2011年8月,我實現(xiàn)了夢想花園”。

《夢想花園》的書里有過詳細描述,來到現(xiàn)場,還是被震撼到了。

2003年選擇的小區(qū),現(xiàn)在看來依然排在城市的前列,可見那個時候還是“工薪階層”的兩個人多么的有眼光和美感呀!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日常生活的場景,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個都少不了的哦。但是,每個窗口望去,窗里窗外自成一景;每個角落望去,渾然一幅畫;每個功能空間,都彰顯了生活的情趣和愛意;每個綠植和花卉,都生機盎然;每個玩偶,都仿佛有了生命。

女主人的愛和細膩情感灑滿了每個角落,男主人的勤勞、對女主人和孩子的感情充斥著每個房間,孩子的青春肆意綻放和滿滿的幸福感彌漫在空氣中.....

夢想從來不曾遙遠,夢想就住在我們每個人心里。

心里裝滿愛,夢想才能起航;心里裝滿愛,夢想才能生根發(fā)芽;心里裝滿愛,夢想才能開花結果。

感謝親愛的帆,讓我2016遇見默默!

感謝8wo的童鞋們,讓我們相知、相識、相見、相親!

讓我們所有人的“夢想照見現(xiàn)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章概要: 1、中國是世界月季花的故鄉(xiāng),這一共識是基于約十八世紀左右中國月季的四大品種進入歐洲從而開啟了現(xiàn)代月季絢...
    湯沅霖閱讀 1,586評論 1 8
  • 在整個IO包中,打印流是輸出信息最方便的類。 PrintStream(字節(jié)打印流)和PrintWriter(字符打...
    Girl_endless閱讀 206評論 0 0
  • 5.管蔡世家 蔡叔度 管叔鮮和蔡叔度都周文王的兒子。文王的正妻叫太姒,生子十人,依次為:伯邑考、武王發(fā)、管叔鮮、周...
    面包馬戲團閱讀 660評論 2 4
  • ----本段節(jié)選自秦東魁老師新書《上乘運氣學》 《上乘運氣學》:人生如夢,游戲人生,掌握人世間十二大游戲規(guī)則,你就...
    秦東魁閱讀 1,22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