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diary-studies/
原文作者:Kim Flaherty
日志研究是一種收集用戶行為、活動和體驗的定性研究方法。日志研究需要研究的參與者在一段很長的時間段內(幾天、一個月甚至更長)進行自我報告。在這段時間內,研究參與者被要求保留日記并記錄有關正在研究的活動的具體信息。為了幫助參與者能記得去寫他們的日記,有時會定期提示他們(例如,通過每天定時的通知或在白天一些的特定時間通知他們)。
一、何時進行日志研究?
您想在情境中理解用戶行為和體驗,但在實驗室中創建場景可能很難收集到這些信息,這時日志研究就有助于幫助你去了解用戶的這些行為,如:
? ? ●習慣- l用戶一般是在一天的什么時間使用產品?他們會不會去分享內容,若會的話,是如何選擇所分享的內容的?
? ? ●使用場景-用戶如何與產品互動?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他們完成長期任務的流程是什么? (這些情況可以在以后的過程中用于用戶測試。)
? ? ●態度和動機-他們使用產品的主要動機是什么?用戶的感覺和想法怎么樣?
? ? ●行為和感知的變化–產品的可用性如何?用戶長期的忠誠度?在與相應的組織接觸后,他們如何看待品牌?
? ? ●客戶旅程–用戶使用不同的設備和渠道(如電子郵件,電話,網站,移動應用程序,自助服務終端,社交媒體和在線聊天工具)與您的組織進行互動時,典型的客戶旅程和跨渠道用戶體驗是怎么樣的?多個服務觸點的累積效應是多少?
日志研究的重點可粗可細,取決于正在研究的話題,日志研究通常被重點應用在以下主題:
? ? ●產品或網站——了解用戶和一個網站(例如內部網)在一個月內的所有互動。
? ? ●行為——收集有關用戶行為的一般信息(例如,智能手機使用情況,大學生網絡訪問模式)
? ? ●一般活動——了解人們如何完成一般性的行動(例如,通過社交工具共享信息或在線購物)
? ? ●一個特定的行動——了解人們如何完成具體行動(例如購買新車或規劃休假)
二、如何實施日志研究?
日志研究通常由五個階段組成:
? ? 1.計劃和準備
確定研究的要點以及需要在調研中理解和探究的用戶行為,設置研究的關鍵時間節點,并準備好用戶用來反饋數據的工具和方式。招募參與者,準備操作說明和相關的支持材料。
? ? 2.研究事項同步
日志研究之前需要花點時間組織一場面對面或者電話會議,向用戶宣講和討論日志研究的一些細節事項,介紹用戶需要使用的工具以及整個研究的日程安排,確保每位參與的用戶都能很好的了解研究相關事宜,并保證參與用戶存在的疑問得到合理的解答。
? ? 3.日志記錄期間
為了讓日志研究的記錄更加有效,研究者需要提供一個的框架,盡可能詳細地列出你需要用戶記錄哪些信息,當然一些無法計劃的內容除外(發現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做用戶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日志創建清晰和詳細的說明,提供示例日志,以幫助用戶了解需要記錄的詳細程度(但要確保你不會讓參與者對你所提供的這些說明有理解偏差)
研究人員收集參與者的日記數據有兩種常見的方法。
? ? ? ? ●情境記錄:這種方法是收集數據最直接的方法,用戶被要求在他們發生的行為的情景下記錄有關活動的信息,當用戶涉及到這些情景操作時,必須馬上反饋有關活動的所有重要細節。這種技術需要參與者花時間反饋這些信息,因此這種技術是最好用于記錄那些你在研究前不能預見的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時應盡量避免為記錄情境而對用戶的正常操作造成打斷。現場日志最好由一些工具或設備支持,這些工具或設備可以處理結構化的長格式文本,如電子郵件、web表單問卷、傳統的紙質日記,或數字客戶洞察工具(FocusVision或7daysinmylife),音頻或視頻日記也是參與者很好的工具,但是記錄輸出材料可能需要被轉換后才能進行分析。
? ? ? ? ●片段技術:使用這種方法,用戶只在發生的活動中記錄簡短的信息片段,然后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或者有時間的時候,通過提供關于活動的額外其他細節來詳細說明記錄的每一個片段。這種方式不需要參與者在記錄時提供詳細的細節,確保了相關信息在被遺忘之前被及時捕獲(因為在某些情況下,詳細記錄信息可能是不自然的,會打斷用戶的操作)。研究參與者向研究人員報告片段的渠道包括電子郵件、短信、Twitter或Facebook等,用戶應該被鼓勵使用他們的移動電話反饋發生的事件,因為這些設備是易接觸到的。可以通過上面提到的渠道和工具來擴展報告片段,以獲得更深入的報告,也可以考慮讓用戶填寫一份關于他們的問卷,來擴充他們的記錄片段信息,這將使您能夠獲得關于每個片段的具體和一致的見解。
? ? 4.研究后訪談
在研究之后,評估每個參與者提供的所有信息并計劃后續訪談,詳細討論日志記錄的信息,詢問探索性的問題,找出完成故事所需的具體細節,并根據需要向參與者詢問他們參與研究的經歷或意見,這樣你就可以在下次調整你的流程。
? ? 5.數據分析
日志研究產生大量的定性數據,能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研究的問題,深入挖掘你收集到的所有豐富的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評估你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獲取的行為數據,它們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和變化的?這些行為會影響什么?如果你的研究的重點是某一特定產品或服務關系,那就看看整個客戶旅程,構建客戶路線圖,以幫助您從客戶的角度了解端到端的用戶體驗。
三、激勵參與者
在研究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一些需求洞察,需要用戶更有參與感和代入感,需定期或不定期的去提醒用戶有計劃的去記錄信息(每天或隔幾天)。對于那些按時記錄信息的用戶,需要鼓勵他們繼續的去做好剩下的記錄工作,對于一些不太投入的用戶,可以鼓勵或者去幫助他們重新走上正軌。讓參與用戶預先知道你將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與其接觸、溝通,并就與他們聯系的方式達成一致,這樣你就可以在研究中順理成章的對他們進行鼓勵或要求他們解釋一些問題,而不用擔心會對用戶造成過度打擾。
日志研究需要較長周期的參與時間和精力,為了確保你得到你所需要的參與度,可以提供一個激勵讓他們參與進來,這種激勵通常比你提供的60分鐘可用性測試要貴得多,將激勵與研究期間所需的工作量保持一致。可以考慮將總獎勵拆分為較小的分期付款,當參與者達到特定的里程碑時(例如,3天的日志記錄)給予獎勵,可以保持他們在整個研究期間的參與積極性。
在最近的一份對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受教育者的日志研究中,我們向每位參與者支付了275美元,用戶必須完成在個人設備上安裝軟件,接下來需要記錄2周的日志,填寫網絡表單調查表,并參加兩個電話訪談(關于預調研和研究后訪談)。我們將激勵分散在3個階段,分別在用戶到達不同的里程碑時給到激勵,目的是保證參與者自始至終都積極參與,最終本研究的完成率為90%。
四、關于日志研究的其他建議
? ? 1.合理規劃研究周期
確保你的研究時間足夠收集你需要的信息,但也要盡量避免研究的耗時太長,如果你的研究時間太長,參與者可能會變得不那么投入,這可能導致不準確的數據。
? ? 2.謹慎甄別招募用戶
由于日志研究需要更長時間的參與,所以在招募過程中要格外謹慎,需要讓用戶知道本次調研中所涉及的內容,問一些甄別問題可以幫助你評估用戶的承諾,衡量他們是否在整個研究期間都能堅持下來,此外一定要確認他們在整個研究期間是有空的。
? ? 3.了解掌握數據
當數據回收時,如果你能及時準確理解和評估它,那么你就可以在必要時提出后續問題,而在這個時候這些數據反饋在參與者的腦海中還是比較有印象的。
? ? 4.進行預研究
日志研究可能需要相當多的時間來計劃和進行,所以先進行短時間的研究是有幫助的,預研究不需要與實際研究一樣長,也不是為了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它的目的是測試你的研究設計和相關材料,確保它們是可以理解的,確保你能夠得到需要的數據,并能及時的進行相應的調整。
結論
雖然日志研究比其他用戶研究方法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它們卻提供了關于用戶實時生活行為和體驗的信息。如果你想對用戶的行為進行深層次的洞察,但又不能在實驗室里創造一個有效的場景,或者不能從一個調查中得到你需要的數據,那么就不要把這些方法強制性地納入你的研究項目,通過日志研究可以讓你了解用戶的這些行為和經歷。
譯者:芷月、曉偉
來源: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diary-studies/
本文為原創譯文,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