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北方,熟知桃李春風,松柏長青。梅花,很長一段時間,卻只存在于書紙間。
從小時候就熟讀的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到年長后讀到的林逋的“梅妻鶴子”和他那廣為流傳的寫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花,更像是一種意象式的存在,帶著它固有的文化意蘊,每個冬天,在心中盛放一次。
第一次見到梅花,是大學時候。海邊的城市,雖在北方,卻比內陸溫潤許多。一個寒意尚濃的冬末早春,一個來自南方的同學指著圖書館旁邊花圃里的一樹零零落落開放的小花,告訴我說:那就是梅花。不期然,就這樣相遇了。
后來,去了比江南還要南的南方,梅花更成了常見的花,各個適于賞梅的場景,淡云,曉日,薄寒,細雨,清溪,小橋,竹邊,松下...也都有意無意的遇見過。梅花終于可以在現實里勾連出一片詩意了。
說實話,我多么羨慕南方人在花草魚蟲上的見多識廣,什么空結雨中愁的丁香,喜歡春睡的海棠,牡丹、芍藥也少見,二十多歲后第一次見到茶花,都讓我激動了好久。小地方出來的人,只知道春天時,滿果園的桃花、梨花、蘋果花,不過,很多年前果園就已經沒有了,這樣的繽紛熱鬧,也不多見了。
還是接著說梅花吧。雖然又是多年不曾見過了,但依舊無妨在每個冬天,憑借詩詞,在腦海心間綻放一次又一次。
早在《詩經》里,梅花就已以易觀賞的,好看的花的形象出現了,《小雅·四月》說:“山有嘉卉,侯栗侯梅。”梅花已是嘉卉。
漢初,就已有了觀賞梅花的風氣。《西京雜記》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西漢末年揚雄《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魏晉隋唐,梅花也正式開放在了很多詩詞里,除了吟詠梅花本身之外,梅花的文化意蘊也初步呈現。到了宋代,梅花的高潔形象與文化內涵被正式奠立,它超越牡丹,成為“群芳之首”,還成為宋之“國花”,吟詠梅花的詩詞數不勝數,觀梅賞梅風氣也愈演愈盛。之后的年代里,梅花依舊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有關梅花的畫作也非常之多。不過,最好的詠梅詩,還是在唐宋。
不多念叨啦。選幾首有代表性的梅花詩作,感受一下梅花的詩意吧。
梅花落
(南朝)鮑照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飚,徒有霜華無霜質。
《梅花落》與《折楊柳》一樣,都是魏晉流行的樂府曲調。鮑照的這一首,是現存最早的《梅花落》,已展露出借梅花托物言志的意思,只是這里的梅花形象與后世的梅花大不相同,鮑照贊它可以在霜中作花,露中作實,自有其不同庭中雜樹之意;但后三句,隨著春風的到來,而畫風大變,梅花原來也逐春風媚春日,徒有霜華無霜質。當然,也有人說,后面三句說的是庭中雜樹。我傾向于還是所指梅花,這樣才具有一致性。不管怎樣,記住《梅花落》這個曲牌名,也感受一下不一樣的梅花形象。
贈范曄詩
(北魏)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這首詩里沒有出現一個“梅”字,但所折之花,所贈之春,都是梅花。南朝的《西洲曲》第一句就說的:“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以梅花表江南江北之思,就已是一種風氣了。而且,誰說江南無所有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在江南呢。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的這首詩,借梅花表了思鄉。見故鄉來人,不問人事,只問花事,濃濃的思鄉情,就在淡淡的梅花影里渲染出來了。這一首,可以對比一下初唐王績的《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問了所有想問的與只問一事,情分,卻毫無所減。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這一首,借寒梅表了自己。“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詩人自己也是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舊懷才不遇,所以“寒梅最堪恨”,因為恰如同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首詩讀來凄苦了些,但詩人真的是將所有的憤慨都寄托于此了。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這里的梅花,已有了后世很多詩里吟詠的梅花“凌寒獨自”開的氣質。這首詩,寫的又質樸,又清艷,是一幅“寒雪早梅圖”。第三聯還可以與后世林和靖有名的詠梅詩對照一下。
早 梅
(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又一首《早梅》。前半部分在說梅花的不懼嚴寒,后半部分則說折梅寄友人之事。只是,一樣的梅花,不一樣的情思百轉:我想把這樣的梅花寄送于你,奈何山水迢迢;這寒冷天氣里綻放的梅花眼看就要凋落,到時我拿什么來慰問你呢!
梅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這大概是我們大多數人背誦的第一首關于梅花的詩了吧。耳熟能詳,就不多說了。
雪梅
(宋)盧梅坡
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繼續比較梅花與雪。宋人就愛各種說道理。第一首里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簡直是為梅雪之爭畫了個句號。第二首里,我格外喜歡“日暮詩成天又雪”這一句,古代文人的生活就是這幅樣子么?吟吟詩,嘆嘆雪,賞賞梅,那可真是太愜意了。
山園小梅
(宋)林和靖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和靖“梅妻鶴子”,對梅花的熱愛,真是無人可比。這一首《山園小梅》也是詠梅詩里的杰作,寫盡了梅花的美。而林和靖也是點化詩句的高手,從此再無人記得南唐殘句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只有了暗香、疏影。還有想象里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比之“禽窺素艷來”更能顯示梅之精神高潔。
有關梅花的詩,就選這十位詩人的十一首吧。還有非常多非常好的詠梅詞,等整理詞時,可再作一篇。
注:圖片來自網絡。
詩詞系列,每周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