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么?總有很多人,很多文章把它講得太過深奧。想必是因為哲學學術的東西太多,以對那一部分嚴謹辯證的文字認知來斷定哲學的樣子,這是以偏概全。
曾經有位朋友問我推薦一本哲學入門,我覺得這個推薦很難。確實有許多書可以被稱作為“入門”,比如大家熟知的蘇菲的世界。我卻不是因為這個入門的。哲學的入門是什么?“認識你自己”。當你已經在思考哲學入門的時候,就表示你已經開始想要認識你自己了。我能代替你去認識你自己嗎?!于是,我這么回答他。你呢,找一個書店或者圖書館,隨便逛逛,如果看到有一本你覺得感興趣的就行了。
或許這樣的回答看上去有些敷衍,正因為哲學的分類有很多,大家可以搜一下。但是一開始就進入學術領域是沒有必要的,也不會給讀者本身帶來任何益處。只有認識到自己時,會發現自己的需求,繼續深入自己想知道的內容。從興趣出發可以讓他腦袋里那個模糊的概念慢慢成型,畢竟每個人各自的哲學起始于“我思故我在”。
某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我不能為你量身定制最好最適合你的路線,我不是神。你有你的想法與自主能力,我相信如果你真的想入門,你就會找到。有很多東西并不適合一開始就知道和理解。
更何況,思考是需要獨處的,并不是物理環境中孤單的一個人。任何內心安靜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發現它。它會成為你的力量,成為你心靈世界的太陽。
哲學培養人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無腦地盲從權威或者大眾的見解。那為何要有一個標準的普遍的入門教材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