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我等了一個多月,終于在國內上映,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唯一讓人遺憾的是作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熱門,卻與最佳影片獎失之交臂,惜敗給了空間立意更宏大《水形物語》。
這一切都容易讓人聯想起1995年,第67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肖生克的救贖》惜敗于政治更正確的《阿甘正傳》。但是時間會還原一部作品的真實地位,《肖申克的救贖》雖然未能順利折桂,但今天卻成為了無數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長期霸占imbd排行榜第一名。
說回《三塊廣告牌》,電影一開始就直奔主題,主女角Mildred開車看見一條小路旁,立著三塊破舊的廣告牌,立刻決定要租下這些牌位,于是她找到了廣告牌所屬的租賃公司。就在她前往這家公司路途中,背景旋律響起,就這個旋律立馬讓人感到一絲不凡的氣質,曲調和《3:10 to Yuma》很像,隱忍中透著一股騰騰殺氣,預示著電影有一股倔強的基調。
Mildred為什么要租下廣告牌,廣告牌上要寫什么?這是引爆全片的一條引線,三塊廣告牌分別寫著:
1.我的女兒被奸殺了。
2.但兇手還沒被抓到!
3.這是為什么,威洛比警長?
原來就在7個月前某一天,Mildred的女兒獨自走在這條小路上被人奸殺了,但是警察沒能抓住兇手。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偶爾仗著警徽加身去欺負弱小,卻不愿花精力來偵破案件。Mildred想著自己慘遭厄運的女兒,不愿就此放棄尋找真兇,所以為了督促警察,她花錢立下了三塊廣告牌,企圖用這種諷刺的方式來將警察的無能示眾,以此逼迫他們能夠重視這起案件。
其實電影的內容就是這么簡單,沒什么好劇透的。但為什么我會把它當做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這部電影里面沒有圣人,也沒有惡魔。他不像以往大部分的平庸之作,一定要在劇情里面設置一個完美無瑕的好人,或者是一個心肺懶透的壞人。
沒有,這部影片里面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比如說種族歧視的警員,道貌岸然的牧師,老牛吃嫩草的父親,即便女主,也是一個以暴制暴的悍婦,而她被奸殺的女兒則是一個十幾歲就會抽大麻的小太妹。這就是它最接近現實的地方。
人們常說“世上還是好人多!”我說“狗屁!”這個世上沒有幾個人稱的上好人,他們大部分都是風吹兩邊倒的墻頭草,愚民而已,他們極易被煽動,極易被意識形態所控制,這也就是為什么世界80%的財富會被20%的人占有,90%的人口會被10&的人管理。你身邊那些人畜無害的“好人”?很有可能在其他人眼里就是“虛偽”、“無賴”,行走大街上的那些所謂正常人一到網絡上可能就化身為暴民,肆意攻擊意見不合者。《三塊廣告牌》里的那些角色都是如此。
其次,片中的女主角Mildred始終像一頭既冷靜又憤怒的母豹子穿行在各色人等之間,以往我一直認為冷靜和憤怒是一對反義詞,但我發現在Mildred身上,這兩項元素得到了天衣無縫的融合。或許這就是她能拿下本屆奧斯卡影后的原因吧。
人都是極易受他人影響的動物,這都是從眾心理和排異心理造成的,從眾是習慣性的讓自己隱沒在人群中尋求庇護的安全感,排異視為了避免成為異類導致被他人聚焦,使得缺點也被一覽無余。所以,力排眾議的人是需要勇氣的,女主角Mildred就是這么一個人,她在眾人都反對她的時候,沒有做出一絲妥協,甚至連猶豫都沒有。我們已經看厭了現代人的那些娘娘唧唧和騷柔矯情,要的就是這份堅定。
最后是關于以暴制暴,片中我最喜歡的兩個片段,一是某個熊孩子,拿飲料砸了Mildred的車,Mildred毫不猶豫的下車踢了他蛋蛋,接著又踢了旁邊女孩的襠部,老娘管你是不是孩子,熊孩子就得這么教育。
第二個是Mildred的前夫Charlie回到家里。兒子Robbie剛開始還熱情的和他爸爸打招呼,但就在他父親突然和Mildred爭吵起來,掀起桌子伸手去掐Mildred的一瞬間,身為兒子Robbie抄起一把刀的同時站在了父親的身后,橫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極其冷靜利落的說了句“放開她!”簡直帥爆了。這種斬釘截鐵重新定義了鏡頭語言,不要那么多思索,不要那么多猶豫,現實中的突發事件往往就在一瞬間。
影片同時給人帶來了另一種思考,那就是當你身處一個正義無法被伸張,你不強硬就會被欺凌的社會,“以暴制暴”是否還是錯的?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回顧影片,Mildred的女兒遇害,她以廣告牌來責問警察,但警察確實也沒能力抓到兇手,同時警察局長是個深得居民愛戴的人,而且他還身患絕癥處于彌留之際,所以Milderd的廣告牌并沒有得到大多數居民的支持,甚至大家覺得她在咄咄逼人,但Mildred并沒有絲毫妥協的意思。就這樣,劇情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一切矛盾都在這個閉環中產生。
電影里面所有的角色都不算好人,同時他們又在不同時刻展現出了向善的一面,比如那個有種族歧視的警察,把無辜的Welby從二樓窗戶扔下,平時百般刁難Mildred,但最終自己也遭到了報應,被Mildred放火燒傷。
可是在影片的最后一刻他良心發現,決心幫Mildred尋找殺害他女兒的兇手,雖然最終他們沒有找到真兇,但是鎖定了一個同樣是強奸犯的惡徒,于是他們決定一起上路去私自解決她。
但這樣做真的對嗎?人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以暴制暴,尚有爭議,這樣私下去處決一個未經定罪的嫌疑犯,豈不同樣的是作惡?于是Mildred產生了全片中的第一次猶豫,那他們是否去處決了那個他們認為的惡徒?電影沒有給出答案,就在Mildred猶豫的那一刻,電影戛然而止!
好就好在戛然而止!
走出電影院,突然聞得身后一個嬌滴滴的聲音喊著“哎呀,不好看!”我能說什么呢,畢竟這個世界最大的不公平,是智力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