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淚獻給你------《穆斯林的葬禮》

那一天夜里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掩卷沉思,心里感慨良多,書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是那么清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前天晚上讀完書后,一直都不愿意開始翻讀另一本書,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欠穆斯林的葬禮一首頌歌。

美好的象征:韓新月

新月,人如其名,就像夜晚掛在天空的一彎月牙兒,喚起人無限的美好遐想。十八歲的她破釜沉舟,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北大,而且是自己熱衷的專業--英語。

站在燕園門口的那一刻,十八歲的韓新月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十八歲,青春朝氣,純真美好,像一朵圣潔嬌羞的百合,她本應該有一個幸福的人生,盡情享受著愛的滋潤,快樂地享受生活。

可是命運總是喜歡跟人們開玩笑,不管你有多么地不忍,多么地不愿,多么地痛苦,它都冷眼旁觀。

如花的少女,終是抵不過病魔的侵襲,匆匆走過了她短暫的十九年。

曾經為紅樓里黛玉的死而落淚傷感了很久,現在又為新月的死而灑淚無眠。美麗聰慧善良是新月的代名詞。

在那種昏黃壓抑的背景色下,她像一道明媚溫暖的陽光,讓人心情明亮,她像一陣五月里淡淡的槐花香,讓人感到舒適,她又像那一簇簇開得燦爛的紫藤羅,讓人想要熱烈地擁抱她。

十九歲,如花的年紀,人生才剛剛起步,學業才剛剛開始,對未來的展望才剛剛鋪開圖紙,可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孩,命運卻撕碎了她的夢,折斷了她的雙翼,讓一切的一切都化為泡影。

她怕,她害怕,害怕未知的前路,害怕前路孤單,害怕那無邊的黑暗,她舍不得,舍不得她的親人,舍不得她的愛人,舍不得她熱愛的學業。

看到新月無助的那一刻,我感到生命真的好脆弱,雖然我是一個漢人,但我仍在心里痛心地吶喊,虔誠地祈禱:主啊,請顯示您的仁慈,救救您的孩子吧!可是主沒有聽見任何人的禱告…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所以很多文學作品都愿意去歌頌美好,無疑韓新月是美好的象征,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是美好的,在那個年代的大背景下她更是讓人向往的。

模糊的韓子奇

縱觀全書來看韓子奇,覺得這個人物就跟一條下滑線一樣。

開頭,韓子奇從督察手上買下博雅宅時,那是何等地瀟灑,讓人還沒讀后面,就開始迫不及待地想象著韓子奇的一生,想著他的閱歷,他的學識,他的一切一切。

可隨著書一頁頁地翻過去,我們并沒有看到那個我們想要看到的那個美好的韓子奇,漸漸地他的形象模糊了,沒有了他的性格,再也無法將他與開頭博雅宅的買主形象聯系到一起了。

作者慢慢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玉奴,他和他的師傅梁亦清一樣,不論是精神還是肉體,都獻給了玉。

娶妻生子對他們來說只是人生路上應該要辦理的一道程序,所以當梁君璧說:奇哥哥,我嫁給你吧!他也就點頭默認了。

而在面臨戰爭的時候,他想到的依然是他的玉,他曾說過玉是他的命,所以他要守護到底。

也許是戰爭的恐怖與死亡,讓人的神經崩的特別緊,讓人的靈魂變得麻木不仁,在那樣的情況下,當梁冰玉讓韓子奇吻他的時候,他有一瞬間的猶豫,那猶豫是來自對道德準則的審視,而并不是來自自己內心深層的,雖然他最后回應了梁冰玉,但依然是被動的。

其實韓子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不懂愛的人,在那樣的大環境下,人們已經失去了愛人的權利,所以對這種權利特別渴望,這從梁冰玉扭曲的心理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我們后面再說。

對于韓子奇,他既沒有愛人的權利,也沒有愛人的能力,這對人來說是多么可悲。現在的我們都擁有愛人的權利,但仍然不乏失去愛人的能力的人。

在他后來與梁冰玉的對話中,他說是冰玉讓他懂得了愛,有點可笑,他真是看不清自己,才導致了身邊很多人的悲劇。

所以在我看來韓子奇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人,新月的死他有很大的責任。

以愛之名:梁冰玉

梁冰玉是那個時代,人們心理扭曲的一個典型代表,她一直在追求愛的權利,崇尚愛情的自由。

從燕園的初戀楊琛到熱情似火的大男孩奧立弗,楊琛是她追求愛的權利的路上的第一顆果實,她很享受這顆果實的甜美,這是她追求愛的權利的成果,是對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的有力證明,她堅信自己的追求是對的,她渴望擺脫一切世俗的束縛,她勇敢地向前邁步。

然而正當她沉浸在這所有的美好中時,楊琛的所作所為使這一切都碎裂了,他毀了梁冰玉對愛情的所有美好的憧憬。

她感到天大的屈辱,她無地自容,少女的心羞愧難當,她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逃離這個和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的燕園,逃離那一雙雙異樣的眼神。

是的,這一切和她有什么關系,可是世俗的背景下,她說服不了自己,她只能選擇逃避,逃到世界的另一邊。

人很多時候就是想不通,源頭在內部的問題,就算使外面煥然一新,也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冷不丁哪天一個元素的觸發,就能讓你崩潰。

比如在異國他鄉,奧立弗就是梁冰玉記憶的一個觸發開關。

其實誰都沒有錯,只是人自己想不通,因為楊琛,梁冰玉的心中留下了初戀時的陰影,她不能也不敢再次擁抱愛情,所以面對奧立弗的表白時,她一下子推開他,扭曲的情緒像一只惡狼,控制了她。

然而這個向往愛情的如火男孩沒有放棄,他還在默默地等待,直到他死去。

戰爭是殘酷的,我們沒有經歷過,也只能從冰冷的數字上來感受它的無情。

奧立弗的死,給這個心靈本就受傷的女孩帶來了又一重沉重的打擊,她終于病倒了,病中的她覺得自己好委屈:我追求愛情有什么錯?

是的,追求愛情沒有錯,從現在來看,再正常不過,然而在當時,自由地追求愛情是那樣艱難。

走到這個地步的梁冰玉,心理已經非常扭曲了,她走向了追求愛情的一個極端,她要為自己的追求正名,為自己的愛正名,她要找一個愛情的載體來獲得她追求愛情的權利,正好,眼前就有一個現成的--她的姐夫韓子奇。

啊,是呢,姐夫,我追求愛情沒有錯,抱緊我,吻吻我。她終于跨越了那一道壓抑的線,也跨越了道德的線。

她以為她獲得了追求愛情的權利,得到了真正的愛情,其實那根本就不是愛情,她只是在為自己無處寄托的愛正名。

說到這里,也就能明白為什么說韓子奇根本不懂愛情,他說玉兒讓他明白了什么是愛情,可是玉兒的愛已經扭曲了,她一開始給楊琛的愛應該是健康的,奧立弗對玉兒的愛也是健康的,而玉兒和韓子奇的那一夜關系根本就不是愛情,只是他們都在欺騙自己,或是說被自己麻醉著。

世俗的產物:韓太太

不管怎么說,梁冰玉的知書達禮還是不錯的,梁君璧和梁冰玉曾經都跟一塊洋脂玉一樣。

然而經過歲月的不同雕琢,梁君璧的身上再也沒有洋脂玉的影子了,是的,她現在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都是韓太太。

她秉守禮教,是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作者把韓太太不堪的形象刻畫得很到位,她是那個年代世俗禮教的代表。

現在想想,她和梁冰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自走向了自認為正確的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地追求愛的權利,一個極端地恪守禮教,要說梁冰玉毀了韓新月,韓太太又何曾沒有對韓天星造成巨大的傷害!

愛的歌頌者:楚雁潮

楚老師的形象很清晰,他就是一個正人君子,他歌頌愛情,勇敢地追求愛情,與韓新月的相識,他是幸福的,當然韓新月也是幸運的。

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他們的靈魂和思想能自然和諧地產生共鳴。楚雁潮用他的行動歌頌著愛情的偉大與圣潔,他想要用愛來留住新月,想要用愛來延續新月的生命。

然而,圣潔的愛情終是不能為世俗禮教所容忍,被強行切斷了。這一斷,無異于切斷了韓新月的營養供給,愛是她生命的維系啊!

其實早在那一夜,楚老師窗臺飄出的《梁祝》樂曲,已經敲開了少女的心扉,只是她自己還沒來得及感知罷了。

如今對著一壞黃土,拉著嗚咽的《梁祝》,應景得讓人顫抖。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世俗禮教所釀成的悲劇,楚雁潮和韓新月又何嘗不是呢?

愛的歌頌者,感謝你讓韓新月在最后感受到了你的深深的愛,讓她感受到愛情的美好。

最后想簡單說說新月的幾個同學,不知道為什么羅秀竹給我的印象就是傻傻的鄉村姑娘,而鄭曉京,就是一個生硬的對共產主義一知半解的小丑,而在書里不受歡迎的謝秋思倒是一個比較正常的角色,她也美麗聰慧,她甚至比韓新月更勇敢,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主動向楚老師表白,在那個年代,做出這樣的舉動需要很大的勇氣,挺欣賞謝秋思的,她是命運的幸運兒,請代替韓新月去追求真正的屬于你自己的愛情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