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是一幅漫畫,左側的孩子得滿分被表揚,得98就被掌摑;右側的孩子不及格被掌摑,61分就被表揚。我們很多人力挺“贊賞和鼓勵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成績”,“不需要特別在意成績”。
當校長的老媽是這么對待我的成績的:
沒有寒暑假的小學
小學時老媽對我頗為嚴格,讀一年級之前我已經會熟背唐詩三百首,讀四年級之前我已經做會了半本書的數學題,我沒有寒暑假,因為我的寒暑假不是在復習就是在預習。
如果自己寫得不工整,作業本會被撕。如果有一絲敷衍和抱怨作業太多,那一定會得到老媽嚴厲的訓斥。
于是,我帶著不學習就會死的心態,按時工整的完成作業,提前預習和主動復習,并且還會主動閱讀訂閱刊物。
小學,校長老媽更注重我的學習態度,培養我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她不在意我每次考試的成績,但是會把幾次的成績拿出來對比,分析成績起伏的原因。
戰戰兢兢的初中
初中跟老媽一個學校,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的。她不看我的平時成績,但特別在意我的課堂表現。比如我說出某老師上課講了多少句口頭語時,老媽一定會嚴肅訓斥我:不尊重老師就是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知識的人沒有什么好品行。品行是遠高于成績的。
初三時校長老媽是我的班主任,這種戰戰兢兢的感覺更加強烈。為了不讓她批評我,我次次考全校第一。然而,這不是她關注的重點。
某次下課了,我說了句:大家怎么都不動啊,下課跟上課有啥區別啊?老媽深刻的教訓我:“說話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你成績好你可以自由下課,但是同學們還是想抓緊時間復習的。”
中學,校長老媽更注重我的學習品行,做人品行。她不在意我的成績,即時我考得很糟糕,也會說這只是階段性測試,這個階段的知識點掌握不好,重新鞏固下就好了,但是如果做人品行不好,那么即便成績好也不會未來。
放任自流的高中
高中時寄宿,一個月回家一次,月月都月考,生怕我媽問成績,因為一千多人的學校想要考好一點,真的太難了。但是,老媽只是問我想吃什么,或者跟我說哪里新開一個店,讓我去陪她逛。
我問她真的不在意我的成績嗎?她說主要是看我自己想不想學習,是否能在九科學業中找到興趣點,即便有弱科,那么能否在某個章節找到興趣點,高考只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和專業的一個入門考試而已。
高中,校長老媽更注重我的學習品質,學會享受學習的過程。
注重成績的大學
大一開始,老媽就經常打電話問我開的什么課程,學習了什么內容,還囑咐我針對每一門課拓展學習,督促的頻率比小學都要高。而且每次考試都讓我重視成績,考得好并不只是能拿到獎學金,也不只是畢業時能找到好工作,而是你真正的得到知識的一個檢測。
考英語六級之前,老媽承諾說考過了請我吃麥當勞。考計算機三級數據庫之前,我吐槽學校圖書館的書被借完,機房也被人占滿沒辦法上機操作。老媽讓我去借更舊的專業書,多閱讀和記憶也有幫助。
每個寒暑假回家,老媽都要跟我討論很多管理學、溝通、營銷方面的知識,我如果這學期沒學好,我一個假期都在補這門課的知識。學習強度比以往都要大,因為我還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的去想怎么用。
大學,校長媽媽更注重我的學習成績,注重學習成果的檢測。
謹慎決策的工作過程
畢業之后,我的每一次工作,老媽都會提醒我,謹慎決策。選擇了這份工作,可能包括很多方面,城市環境、交通情況、企業文化、工作風格、對今后工作的影響,綜合判斷再決策。
工作后,校長媽媽更注重我的決策力,注重決策對人生的重大影響。
感謝我的校長媽媽,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幫我找到重點和目標。她不是一點也不在意成績,但她又不認為成績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小學的時候,注重孩子的學習態度;中學時,注重孩子的學習品行;高中時,注重孩子的學習品質;大學時,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工作后,注重孩子的決策力。
有個校長媽媽,我很驕傲。
End
圖 / topit.me
文 / 韻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