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接上一篇繼續分享,上篇《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成為品牌的可能性》
我之前看過兩本關于自媒體明星的書,一本是秦王會秦剛老師的《自明星就是超級IP》,一本是智多星(曹志)的《自明星營銷方程式》,如果你對打造個人IP有興趣,可以在文末評論區留言,回頭我來拆讀這兩本書。
今天只在這里做個簡單的分享。
想要通過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該從哪里開始?
一、首先需要有個明確定位
這個定位非常重要,就是你要在哪個“垂直細分領域”打造個人品牌,如果這個定位不明確,一會兒做這個,過段時間又做那個,就像挖井一樣,這里挖幾下,那里挖幾下,最終哪個井也不會出水。
人常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同樣,定位比努力更重要,而定位也就是選擇,選擇好在準備在哪個領域深挖。
有人說,我看到別人這也做那也做,都做的挺好,確實是,定位是可以迭代的,但那是在你有了一定的成就以后,可以多元化發展,在沒有什么基礎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不適合多元發展,最好是“先專后廣”,把一件事做好做透了,再延伸到其它的方面。
定位又該從哪里入手呢?有兩個點供我們參考,第一是“興趣”,第二是“優勢”。
球王貝利在退出球壇時,記者采訪他,問道:“你能說一下你的成功秘訣是什么嗎?”貝利只簡單的回答了幾個字:“我熱愛足球。”
你看,這就夠了,當一個人對一件事能達到瘋狂熱愛的程度時,他就會有更大的把這件事做到成功。比如棋王聶衛平,從小就喜歡下圍棋,可以說也是達到了熱愛的程度。因此,你可以根據你的興趣來定位。
有人說,我的興趣有很多,我喜歡彈琴、喜歡唱歌、喜歡畫畫、喜歡寫作、喜歡……那么你可以把你所有的興趣都列出來,然后再逐個刪減,看最后留下哪個是你最感興趣的。
刪減的過程中,可以對比思考一下,看哪個是最有可能給你帶來結果和收益的,比如說鋼琴,你一個月花在彈鋼琴上的時間有多久,相比花費時間最多的,可能就是你最感興趣的那個。而且還有看這個興趣,能不能帶給你未來的收益,如果不能或幾率很小的話,就可以作為刪除的對象。
從興趣入手,可能更適合于年輕人,如果是職場人,參加了幾年或十幾年工作的人呢?可以考慮從自己的優勢入手。當然,這個優勢是相對于普通人來說的,如果你說我會做PPT,但是卻比不上秋葉大叔,所以這不能算優勢。如果這樣比,很難找到優勢,優勢只能對于普通人來說。
就算是秋葉大叔,也不一定是全國最會做PPT的人,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絕對稱得上是他的優勢。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職場經驗、工作經驗,自己都做過什么,自己在哪個方面,相對于更多普通人來說,還能算的上是優勢。那么就可以考慮,從這個方面入手,揚長避短,從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我們繼續分享《打造個人品牌必須知道的兩個關鍵點(下)》
我是大米哥,自由撰稿人,一個學歷不高,但堅持在互聯網學習的人,愿我的文字能帶來一些啟發和靈感,希望能用文字引發你的思考,給生活帶來更多改變,給你的人生帶來更多可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