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這名一聽就俗氣、滑稽,指不定又是一部無厘頭的搞笑國產爛片?于是我僅且只用了8塊9就買了一場電影,本著打發時間的心情去消遣我的青春。看完才發現幸福來的太突然,8塊9的電影我想給它“8.9”分的好評!
影片開頭以一個胖男孩的演講點題了影片主題:集安小鎮的“音樂”夢,緊跟著就引出了堪稱辣眼睛組合“破吉他樂隊”,本身長的就是笑話的四個人(宋小寶、劉小光、文松、宋曉峰)不出來便好,一出來作孽全身上下都是戲,臺下的觀眾逗的樂開了懷,這種深度歡樂讓人忘憂、忘情,一個猝不及防,瞬間就把觀眾帶入了電影中。
一、且看演員
整部電影演員是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顏值上:老的老,小的小,胖的胖,矮的矮,歪瓜裂棗,一個比一個長的寒磣,如果沒有古力娜扎,我還以為我看的是“動物世界”,“古力娜扎”可謂是整部劇的顏值擔當,不過娜扎是真的美,膚白體瘦,五官立體,眼睛深邃,還有一雙大長腿。
現實上:客串演員都是來自生活中真實搞音樂、愛音樂的人士,盡管他們有的萬紫千紅過,有的依然是默默無聞,但他們那顆對音樂熱情的心從未停止過,時過境遷也一直堅持著。影片快到結束一首:Beyond――《不再猶豫》掀起了歡呼、高潮,“誰人定我去或留,定我心中的宇宙,只想靠兩手向理想揮手,問句天幾高,心中志比天更高自信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一個時段的音樂,往往代表著一個時期人的青春、夢想,黃家駒曾經牽動著多少80后、90后的青春、夢想,而今只有回憶在夢就在!
二、且看夢想
夢想在現實的領域里把人分為了三種。
一種:為生活,在奔波勞累中忘記、拋棄夢想的。比如影片中丁建國的父親丁偉,曾經也是搖滾癡愛狂,一心追尋著音樂夢,而今轉身成為房地產的大亨,不僅要摧毀象征性的“搖滾公園”,還百般的阻擾女兒的夢想,試圖用錢買斷程宮、胡亮的音樂夢。
一種:為夢想,在固執己見中脫離現實、不要生活。比如影片中沒錢、沒顏的胡亮,有的只是對夢想的一腔熱血,即使生活到了窮困、邋遢的地步,明知程宮是個騙錢的坑,硬是死撐著白天排練、晚上開挖機,東拼西湊的賺錢組樂隊、請經濟人。有時你總想來點生活的氣息,又被生活壓抑的死氣沉沉,我們已經有太久沒有感動了,太久沒有勇氣了,太久沒有信心了,可正是影片中胡亮的一意孤行,對夢想的執著,喚醒了我們心中的熱血,復活了我們死寂的夢想。
夢想有時候真TMD一文不值,更連個腎也換不來,但是人活著除了吃喝拉撒,心里需要裝著點夢才過的實在。
還有一種:生活繼續,夢想同在,放下不是放棄,一旦時機成熟就會高舉夢想的旗幟。比如吉他手“楊雙樹”,半個腳進棺材的人了,當年的腦血栓愣是沒能栓住他老人家對音樂的愛,此時表面上他是個婦科醫生,好家伙一套新科技下來,樂器房整就一個酷啊!其吉他的熟練度也堪稱音樂界的藏龍臥虎,楊雙樹的出現告訴我們:夢想和年齡無關,夢想不是活在殘酷的現實里,不是活在旁人的打擊中,只要心不死,夢想活在我們的心中。
其實,夢想和現實并不沖突,只是太多人誤解了夢想,一味地認為只有放棄原來的生活才能一心一意的追尋夢想,這樣才算對夢想的忠誠和專一。就像后面心灰的胡亮對程宮說:我已經打算接受現實,不再唱歌,好好的修我的車了。然后程宮回答說:你可以一邊修車一邊唱歌啊!接受現實不代表就要放棄夢想,追尋夢想不代表就要拋開現實,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一邊養家糊口,一邊不忘夢想。
三、你的信任唯有不辜負才是最好的回報。
現實的名利和金錢就像一個大染缸,在缸里泡久了總該會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程宮跟風逼著一支搖滾樂隊去學跳舞,還揚言要帶他們去韓國整形,就像他當初幫胡亮僅是為了50萬,可誰曾想胡亮對夢想的執著,讓他看到了以前自己,你的現在就是我的過去,我也本是有夢想的人,最終面對金錢誘惑和音樂夢想,唯有不辜負才是對信任最好的回報,更是尋回自己的初衷,也才算對得起自己的夢想。
此外大鵬飾演的“程宮”,“程宮”不僅僅是一個人名,我想還有一層含義,程宮――成功,導演是想借此告訴世人只要堅持你的夢想,夢想就一定會成功,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是一部喜劇,我只花了8塊9買了一場感動,買了一場快樂,更買了一個夢想。
2017年比起華而不實的《金剛·骷髏島》、《加勒比海盜5》等電影,《縫紉機樂隊》是我看過最實誠的一部喜劇,有笑點,淚奔,有感動。
我們低估的不止是“縫紉機樂隊”,我們更低估了這部電影以及它的導演。有人說如果2017年夏天有一綜藝檔讓我們了解了嘻哈――《中國有嘻哈》,那十一檔有一部電影讓我們點燃的搖滾――《縫紉機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