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個剛考研的小侄女發來微信:復試線出來了,過線兩分。但是復試要求全英文復試,我不知道要說啥。我爸讓你給我寫個復試稿,最好錄一遍語音,我好跟著讀。
雖然我們已經一年沒有聯系,我看完卻沒有一絲想要回復的動力,于是跳過去繼續看別的未讀信息。又一條微信發過來了:今年我報的學校比去年你同學給聯系調劑的學校好多了,看來我當時選擇重考選對了。復試信息是這個網址,你寫的時候看看要求哈。
等等,我怎么覺得這么不對勁兒?說話的邏輯這么不愛聽?
去年小姑娘考研失利,我厚著臉皮和大學同學的高中同學的同事套上了近乎,對方在我的各種諂媚下給了小姑娘一個調劑的復試機會。復試通過發錄取通知一個月后,小姑娘以一句“我本來就瞧不上”反悔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這可以理解,可為何不能提前通知呢?因為想留著備用。
任性的還真是可愛,聽到真相的我竟無言以對。不過信息來的真是及時,我正在為這周的讀寫作業搜索情緒失控的素材呢:)
言之無信,缺少尊重一直是我情緒失控的觸發開關。所以早上收到微信后我有點兒不舒服,把她的信息選擇性忽略掉,快樂的去玩銷魂的flowstate了。雖然在寫到最后一分鐘時因為多思考了一秒,前面的八百字就默默的消失了,但心情反而祥和喜悅起來。
既然此文的重點是情緒反應,就說說添堵好了。
不給人添堵是基本素養。
我們在溝通時主要有兩個目的:信息溝通和精神交流。溝通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人開門見山,有人曲徑通幽,有人一板一眼,有人嬉皮笑臉。思想火花通過不同的形式產生碰撞,這也是溝通有意思的地方。人生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與人溝通時自我的感覺會放大,對對方的理解會縮小。所以我們在溝通時對自我的客觀認知和對對方的尊重是保證溝通順利進行的關鍵,也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素養。
不被人堵是生活技能。
世態偶爾會炎涼,除了不給人添堵,也要為自己百煉成鋼的心靈建造一個小溫室。這個溫室建造時有時靠反抗有時靠疏解,不管何種方式,都要把堵的東西疏通,讓平靜愉悅進來。
對了,剛剛我已經給小姑娘回復信息了,帶著尊重和善意,提供了一些建議,然后堅決的拒絕。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