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國,選擇的是印尼。但這并不是因為我很喜歡或者說有很多人和我推薦過,只是因為報名時間晚,而這個需要的簽證時間最短。只要去百度搜搜“印尼”,跟出來的字一定是“排華”。所以大家都會擔心我的安全,其實就像在中國有人吃狗肉,但也有人不吃一樣,不是所有人都對華人有敵意的,畢竟大家都只是普通人,過平凡小日子。雖然這不是我最先考慮的目的地,但是在這里遇見、思考、情感交織、抱怨……一個月的行程帶給我的是日后長長的懷念。
我去的不是巴厘島,不是日惹,不是雅加達,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城市,是班達楠榜——楠榜的省會。這里幾乎沒有游客,但是可以遇見很多華裔。有趣的是很多當地人都把我當楠榜人,因為他們都覺得中國人眼睛小小的,看見我就噼里啪啦印尼語講起。這只是他們對中國人的其中一個誤會,接下來還有很多,比如是不是我們都會功夫,是不是很多中國人大罵虐待小孩……
先說一下這里的飲食吧,是以甜、辣為主的。不對,是非常甜和非常辣。然后特別喜歡吃泡面,最愛的是泡面加米飯一起吃。他們的辣不同于湘菜的辣,是很多香料味還有酸味夾雜的,因此我這個無辣不歡的人也是吃不慣的。
這是去buddy家做客時,她媽媽給我點小點心。就是這么一個個小辣椒,他們直接放進嘴巴里吃得很香……我問buddy和住家,為什么他們那么喜歡吃辣椒呢?他們很正經的說:“吃辣椒可以讓我快樂,可以說釋壓!”
這是我在住家里吃得最棒的一餐。里面有牛肉,味道有點像潮汕的沙爹牛肉,蝦也是用洋蔥爆過的。可惜的是,住了這么久,只有在我最后要離開的那天是一家人一起吃飯的。他們習慣了“誰餓誰去吃,不餓可以不吃”。
這是在楠榜大學吃的肉丸,是我第二喜歡吃的東西了吧。最棒的meatball是sony 的,真的和其他家的不一樣。
然后就是各種各樣的水果了,牛油果、人心果、蛇皮果,還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水果。這是印尼飲食最棒的一部分了。有些水果還要配辣椒,可見他們多喜歡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他們很愛吃炸的東西(麥當勞里的炸雞超級好吃,和國內的完全不一樣),我總會擔心他們吃太多炸的了對身體不好,尤其是擔心我住家媽媽,超級暖的媽媽,很希望她能健健康康的,所以希望印尼的健康項目可以推廣這方面的知識……
我選的是環保項目,不過先玩了一周。坐著住家或者是buddy的小電動就可以逛遍全城。他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也有一種面包車叫angkort(具體怎么拼忘了…),隨叫隨停,但是膽小的我始終不敢一個人乘坐angkort出行,尤其是在目睹住家被搶以后。嗯這里要提醒大家,去哪里小心一點總是好的。
我們去了博物館、國家公園(看大象)、Yanyan(非常出名的油炸食品購物點)、中國寺廟(一個對宗教不熟悉的女孩,硬生生當了一次解說員……)、一個叫不出名字的海灘(我們安安靜靜的裝作當地華裔,所以沒有付游客價,一天玩下來,加上交通工具、浮潛、乘船、食物,一百出頭)……現在回想起來,挺感謝他們陪著我們到處浪的,也很懷念和大家一起走走吃吃。不知道是否還有再見機會,想起來挺難過的。
除了陪著我的朋友,我最懷念的就是在農村做項目的日子。
我們是和WWF合作,他們給當地的老師講授環保知識,我們就去代替老師上課,給小朋友們講環保知識。廢物循環利用、再創造、環保兒歌……上完課住家會帶我們到處逛,參觀地熱發電廠,去村長家,去看瀑布。語言不通,就是用笑容和行動溝通。每天聽農村里的住家爸爸放DJ,和超可愛的小男孩玩,到處拜訪,很愜意。我隱隱感覺,雖然大家不富有,但大家也不急著富有,他們重在當下,慢慢悠悠的生活。
上課的孩子
廢紙再生。一二年的小孩為了讓紙張更美麗,還去撿了花瓣、小石子、小木棍來裝飾。
這是日常出行的山路路況。非常陡的坡,村民就是騎摩托車去采集棕樹汁(造糖)、咖啡豆、可可。這練就了他們非常高的駕駛技術(當地小孩五六歲就開始學開車了……),每天都感覺自己在大冒險,真的驚到自己呼吸都輕輕的,不敢大口呼吸。越南女孩的buddy還開了個玩笑說“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咖啡那么貴了(采集咖啡豆太艱辛、危險)。
這是我第一次過年沒有在家。我們三個志愿者提議做一餐年夜飯,也算是表達我們對住家的感謝。忙活了一下午,做了好大一桌。最后還是用印尼的吃飯方式吃了中國菜。大家都興奮又好奇,對可樂雞贊不絕口。再看到這張圖,這的很有家的感覺。感謝同行伙伴和住家的照顧,感謝小孩們每天在校門口等我們,跟著車跑,對我們做Salim,對我們微笑(具體拼寫可能錯了,就是把手遞給他們,他們會把它放到額頭或者臉頰上,表示尊重),感謝村民的熱情招待(無論去誰家做客,總能吃到很多水果點心咖啡,還要送一點水果讓我們帶走)
越南朋友嫌我不會打扮還幫我化妝。她說國內有很多關于中國不好的言論,所以每次和中國志愿者聊天都要先把腦海中的偏見去掉。最后我們兩個中國人和這個越南女孩成了超好的朋友,這樣的變化好奇妙好美好。
大多人結婚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很少聽說有婚紗。如果是楠榜的婚紗,新娘會戴siger。參加完這場婚禮,我也想以后婚禮按照中國傳統的來。
最后,以談談我愛的人來結束此篇吧。
他總是會對女兒們惡作劇,因為語言不通,總是見到我就是笑瞇瞇的,在要離開的那天,他也對我做了惡作劇,真的很有一家人的感覺。他也是特別關心我安全的人,關心我去哪里了,會不會太晚回來,有沒有人接送……總是給我溫暖。
他們帶著我們走訪村莊,會很熱心的和我們說村里的事(即使如果沒有buddy翻譯,我完全一頭霧水),帶我們去看瀑布,每次見面也都是先給一個很溫暖的笑容。
她是一個已經畢業的姐姐,很積極地和我介紹宗教,介紹印尼。英語口語很好,所以說話都是噼里啪啦的。很開朗熱情,喜歡聊天。
在農村里晚上會比較冷,我沒帶厚衣服他就把他的外套給我了(印尼人真的很怕冷,我覺得穿件長袖就可以了,他們覺得要棉襖那種)。然后下雨的時候也是毫不猶豫脫下來給我的(基本看不到用雨傘的印尼人,出太陽不需要,下雨就騎摩托車騎慢點,下得太大就附近躲雨)。明明我比他大,但都是他在照顧我。
在機場等轉機,要過一夜,遇見了一個一起等飛機的越南女孩。很有自己的想法,灑脫又獨立。因為有一次旅游被曼海蒂吸引,立刻自己也買來學,從此入了曼海蒂的“坑”。反正呆在機場熬漫漫長夜也是無聊,她就為我畫了一個。以曼海蒂告別了印尼,這個熱帶國家,這個傳說很排華但其實很溫暖的國家。
我項目里最好的朋友,越南女孩Amber。真的是一個超級體貼溫暖懂事堅強活潑活力滿滿的女孩!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倆一起傷心一起瘋癲一起吐槽,每天Share ?the blanket。約了以后會去彼此的國家,期待再見。
這是在我離開印尼一個月以后寫的,回憶真的有美化的作用,所以寫的時候會很懷念,很珍惜在那里遇到的人、景、事、食物。但其實也不可否認有一些文化沖擊比如遲到和洗冷水澡。也有過和組織的人有矛盾,但無論如何,這么大的世界里,我遇見了你們,這是緣分。如果能再來一次,我會更勇敢、堅強、積極吧。
愿遠方的親人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