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曾言,“我的劍只傳給能揮舞它的人!”
手握寶劍,未必可以揮舞自如。
家藏秘籍,也未必能成就大師。
真正的聰明人,能把方法論修煉通關至大成!
一、好方法,你為什么聽不進?
高中時我雖讀理科,但史地生常問鼎年級第1。
自信到可以去辦公室找老師報告,考卷的參考答案是錯誤的。引來班里有位同學詢問,“政治應該怎么做才能學好呢?”我言簡意賅回答道,“政治一定要背”。對方瞬間愣住,額眉緊皺,轉而略帶不相信的眼神,也便沒有繼續交流。
其實,我并沒有敷衍。
他不知道的是,高中政治前3本書我都背下來了。而且每一次上課之前,連課后選擇題都是提前做完的。而對于很多理科生來說,政治就是背背背的科目,他們不喜歡背,更不相信靠背就能獲得大的進步。但是,從我個人經歷來說——背,是政治學習的第1步。
時間的鐘表再往回撥動,回到初中第1次月考。
全年級14個班級800+人,我運氣好拿到了第3名,但是政治卻是在及格線上逗留。紅色的分數明晃晃地成了卡在喉嚨里的魚刺,讓人著急求醫解決。我開始“不恥下問”,到處請教。自幼成績不如我的堂哥建議我——“去背”。我照做了,第2次月考政治的分數,十位數變成了9。政治老師上課講評的時候,看著我眼里都帶著笑意。
歷史似乎在重演,政治成績糟糕,請教別人,也得到了一樣的答案。
但,為什么兩個人的結果完全不同呢?
讓我們試著把自己抽離事件本身,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然能察覺到——造成兩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具備綠燈思維。我并沒有因為堂哥從小成績不如我,就不接受他的提議。而我的同學聽到我簡單的回答后,卻明擺著不相信。
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但是大多情況下,我們的“接收器”會亮起紅燈,在潛意識里拒絕。特別是那些老生常談的道理,我們更是不愿意去接受。人們更喜歡的是,聽深刻高明的道理。
可是親愛的,哪有那么多深刻的道理?
顧城說,“我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但我知道,它一定是簡單的,要不人早就知道它了。”所以,如果我們想改變,第一步,就要開啟綠燈思維,不著急拒絕。
以空杯心態,多聽一些教誨,多看一些風景。
二、為什么你的方法論練習,總是行不通?
接受并理解方法論,就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嗎?
戰國時代,趙括熟讀兵書,談論起軍事,連他的將軍老爸也難不倒他。但是他在長平之戰中,卻只知道按兵書行事,不知變通,慘敗于秦軍。以至于讓他名留青史的,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男主角。
明代朱熹,也曾提出“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之說。他認為“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知和行不能硬生生拆成兩截,只顧著哪一頭,都是寸步難行。
誰都知道,要去做,要去練習。
但是,為什么人比人會氣死人?
001 知識體系積累不足
其實,人和人的不同,與其說在于知識的儲備量,不如說是知識之間的聯系。
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李叫獸,在構建知識體系方面,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當他接觸新信息時,遇到有價值的理念,總是問自己,“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被解釋?”不僅至少找到過去5個能被解釋的現象,還反問自己“有哪些行為可以被改進?”而在生活中,又主動嘗試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看到好理念,心里暗暗狂點頭,就過去了。
002 過分低估執行難度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一代諫臣魏征曾言,“君之所以明者,謙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古來多少君主明明知曉個中厲害,卻仍然被溜須拍馬沖昏頭腦,甚至斷送江山。
古川武士研究人的行為科學,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提及,習慣有3種,分為行為習慣、身體習慣和思考習慣,分別需要1個月、3個月和2年。而習慣養成一般又要經歷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3個階段。了解“堅持”本身的生物科學原理,針對性作出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在每個階段持續向前!
003 求快主義瓦解耐心
我們生活在一個求快的時代,吃快餐,寄快遞,住快捷酒店。社會,正在被“求快”這雙無形的雙手支配。求快主義瓦解我們耐心,帶來持續的焦慮。
我們被時代浪潮裹挾著奮力向上游,生怕因為自己的懈怠讓自己淹沒在無邊無際的海水中。
但是,求快不是省去必要步驟,而是很可能需要額外付出以提高效率。
當你垂垂老矣躺在病床上,呼吸困難,聲音細微,你是希望等來的是,醫學專家利用達芬奇機器人進行遠程手術,還是江湖術士的一顆速心丸?當你負責公司重點項目時,喜歡的是高水平的項目進展,還是下級偷工減料以求快的工作?
求快,不如求積累。
三、什么是高效學習的正確姿勢?
恭喜你,已經打敗2只小怪獸,來到最后一關!
遇到新理念、新知識。請開啟綠燈思維,理解接受。執行之前,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正確評估執行難度,心態上不過分求快。而在執行階段,是否有高效行動的催化劑呢?
(傲嬌臉:我這么問,當然是有了~)
001 重復練習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這也是后來風靡全球的1萬小時定律。其實,1萬小時是個“虛詞”,也并不是所有付出1萬小時的練習者就能達到大師境界。
無論是學習技能還是養成習慣,重復練習,不過是基本要求。
002 有效練習
如果你從來只在自己的舒適區中重復練習,又能有什么進步?訓練英語閱讀能力,每回都是看自己覺得輕松的內容,什么時候才能進階?玩吉他,每次都是那幾首初級曲目,就別做開個人演奏會的美夢。沒有高于自己水平的目標練習,很難有真正的提高。
跳一跳,能夠得著,就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
003 尋求反饋
練習量有了,目標設置也合理,似乎一切都很順利。其實不然,作為學習者,缺少反饋是致命一擊。你說要練字,買了字帖回來勤奮練習,隔壁寫字也很丑的小哥哥卻是報了書法班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字帖不會告訴你哪里不好如何改進,但是老師會。半年之后,誰更勝一籌?
最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了多遠。
在巴爾扎克的手杖柄上寫著:我在粉碎一切障礙。在我的文章上寫著:粉碎接近真理的一切障礙,以積極探索人性與世界。愿你看到這里時,已經“叮咚”一聲,開啟綠燈思維,發酵一系列程序。
整篇文章,其實也是在討論方法。你能不能打通奇經八脈運用自如,就看個人修行了!
我是紅娘子,關注個人提升與思考,愛寫干貨的姑娘!
如果你有問題想問我,也歡迎私信留言哦,我會挑選,寫成文章回復^_^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分享給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前行,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