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是兒子班級家委會的成員,有一次去參加家委會會議,老師說,班里有一個孩子,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常常都氣鼓鼓的。我們問,是誰惹他生氣了嗎?老師說沒有,從進校門就這樣。我們當時還開玩笑說,憤怒的小鳥么?
? ? ? ?直到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的兒子,好像也時常這樣,我開始有點著急了。
? ? ? ?再后來,我看到三聯生活周刊里面的這篇文章《“高中化”的大學里,晚熟的大學生們》,我才明白,一切都有源頭,早在早在很久以前,情緒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 ? ? ?輔導員工作天天接觸學生,十幾年來大學生的思想變化,我也算是看在眼里,前幾天跟一些老輔導員們聊天,我們說起十年前的那場院系之間的斗毆,就是幾句口角引發的突發事件,學生們為了一口氣,雙方聚集起來討要個說法。事件介入得及時,未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那個愛恨分明的年代,那種愛恨情仇的情緒,想起來還是讓人心潮澎湃。
? ? ? ?現在的孩子們,沒有了火氣,當然,眼里的光芒也少了。所以,很久以前,我就寫過一篇文章《心中那團火,不能滅》,也寫過《沒有火氣的我們,是因為喝多了王老吉嗎?》。現在看來,現在看到的問題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問題,很早以前,就埋下了伏筆。
? ? ? ?清華大學甘陽教授,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思想學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說:“現在的小孩從小到大沒有生活,他們都不能夠上操場玩。雖說是擔心他們的安全,但客觀上剝奪了一個人的完整性。他們沒有被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在培養,而是專業學習戶。”
? ? ? ?昨天,廣州市教育局發布《廣州市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行動實施方案》,要求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每天睡眠9小時,高中學生每天睡眠8小時。方案一發布,網絡上噓聲一片。家長們吵瘋了,紛紛表示這是“不腰疼”的方案。看評論區,每天能11點前上床睡覺的孩子都已經是少數,很多孩子昨晚作業就已經11點半了,洗完澡上床基本上都要12點,雖說雙減后,要求學校8點半開始上課,可是卻要求7:40前到校早讀,交作業。也就是說,孩子最晚6:30就要起床。滿打滿算6個半小時的夜間睡眠,請問方案如何保證落實?
? ? ? ?連休息都得不到保障,精神是不足夠的,如何開心?背著沉重的書包,支楞著迷蒙的雙眼,又開始上課了。如何開心?
? ? ? ?孩子從小學開始,每天就是上課、寫作業、上輔導班,他們智商很高,知識面也很廣,但是越優秀越不快樂。他們整體臉上就是苦大仇深的樣子。跟他們相比,我們的學生時代簡直是黃金時代。我可以做我感興趣的事情,讀我想讀的書,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我可以去操場瘋狂地玩鬧,可以在家里安靜地擺弄自己的洋娃娃。現在學校的條件更好了,我們卻像在培養掌握了很好技能的人工智能。學生們沒有生活,沒有共同體,沒有共鳴。沒有這些東西,他們是快樂不起來的。看起來他們老氣橫秋,貌似成熟。可是在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卻表現得無比青澀和幼稚。
? ? ? ?不夠成熟,是我們常常給予他們的定義。
? ? ? ?然而,心理成熟是需要去實踐和體驗的,我們的學生,沒時間。沒時間實踐和體驗,他們就來到了一個需要他們成熟的大學,就像我們的媽咪們,高中階段三令五申禁止談戀愛,等大學畢業后,又著急給孩子找對象相親。請問,我們都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成長,成熟又從何而來?
? ? ? ?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是被父母,學校、老師推著往前走,他們不習慣去規劃自己的未來和生活,慢慢地就會失去統籌自己人生的能力,遇到問題也顯得手足無措,然而進入社會后,他們又必然要面對各種現實的困境,解決不了,他們必然不開心。
? ? ? ?我們的孩子,閑暇是沒有的,自我探索是沒有的,結交朋友是沒有的,我覺得一個青春該有的東西,他們都錯過了。錯過了這個階段,然后被快進到了一個‘似真’的成年階段。但是,成年人應該具備的素質與心智,成長中的等待,謙卑與韌性,他們不一定具備,他們不一定能夠挑得起來。孩子們就像竹子一樣,長得很快,但是非常脆,孤零零的脆弱。
? ? ? ?一個完整的人格,也應該有豐富的情緒體驗,開心的時候開懷大笑,傷心的時候痛哭流涕,這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體驗,可是為什么時代進步到了今天,我們連哭和笑都要忍著?
? ? ? ?昨天,蘇州大學新媒介與青年文化研究中心發布2023年亞文化情緒報告,焦慮、不安、無奈等消極情緒依然彌漫在網絡和現實空間,“鼠”生無望、“小掙青年”、“45度”青年等熱詞上榜,這些熱詞反映出社會轉型期青年的焦慮迷茫,但也展現出大家自我認知和成長的過程。
? ? ? ?教育終究要回答的根本問題,還是培養人的問題。沒有完整的情緒體驗,學校只是批量生產學習機器。一個社會的發展,依靠的是情感充沛、有社會責任感、充滿朝氣有血有肉的年輕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