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換個角度看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
有個小男孩,他跟小伙伴們一起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進了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窒息了。孩子們圍在缸邊,想把缸搬倒,可惜缸太大太重,根本搬不動,大家急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這時,這個小男孩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想救人,卻只想著如何救人離水,而司馬光卻在緊急關頭,換個角度看問題,果斷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有一位孤獨的老人,因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于是,他準備將自己所居住的漂亮的住宅出售。
購買者聞風而至,將底價8萬英鎊炒到了10萬,而且還有不斷攀升的架勢。
老人也很矛盾,一方面他也不愿賣掉陪伴自己半輩子的住宅,另一方面他的身體不好又需要人照顧。
這樣的情況被一個年輕人知道了,他來到老人家里,對老人說:"老先生,我很想買你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但是,如果您愿意把住宅賣給我,我可以保證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相信我,我會全心全意地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同意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大家都想擁有這棟房子,只想著用錢解決問題,卻忽略了買房老人的真正需求,換個角度看問題,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
但是,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著不同的寺廟。
彌樂佛的熱情好客,讓寺廟香火旺盛,客似云來,但是他大大咧咧地,丟三拉四,寺廟的賬務管理得亂七八糟,總是入不敷出。
韋陀卻是管賬的一把好手,但是他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大家都不愿意去他的寺廟,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決定把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讓香火大旺;由韋陀負責財務,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嚴格把關。
自從兩人同在一個寺廟以后,分工明確,廟里從此一派欣欣向榮之象。
生活里如果出現此類的管理事件,通常都會認為這兩個人都不足以勝任,會想著換能勝任的人來接手工作。但是,換個角度看問題,合作共贏,就能讓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完美結合。
換個角度看問題,讓問題變機遇,會讓你的世界更多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