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兒童節,朋友圈里到處是孩子們演出的照片,自己的兒童是那般遙遠的年代,所以只能用遐思了。
中午與女兒探討過兒童年代,兩代人不一樣的童年。我們這個年代的童年還是群居的,野外的,是熱鬧的。小時候,總是哥哥的跟屁蟲,現在想想,當時的哥哥會有多討厭我。那一幫男孩子在嬉戲,玩打仗,玩爬樹,玩跳山,而我什么也不敢,他是玩得如何不能盡興呀。一邊想要跟伙伴們玩,一邊又要照顧什么都不會的妹妹,我完全是他們這個群伙的礙眼品。稍大一些,好多了,有自己的女孩子們一起玩了,就不再跟著哥哥了。這時的我們是自由的,只要三餐飯記得回家吃,其余時間,父母是不管你的,你也不會纏著父母。而現在的孩子,是獨居的,圈養的,是清歡的。女兒說和同學相比,她連釣蝦是什么都不知道,是沒有童年的。雖然有些偏激,確實也是如此。自從家里搬到城關后,童年的生活是單調的,沒有鄉下孩子那般地豐富多彩。僅僅用以彌補的是,我什么培訓班也沒給她報,周末時,我們一家驅車各處亂轉,也算是親近親近自然了。
就是兒童節的過法,也不一樣了。以前是眾樂,而現在,卻只有那些精英的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了。記得我讀小學初中時,每年兒童節是非常期盼的,因為學校一整天進行游園活動。這時候,每個教室里,都是一個游樂場,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加。有夾彈珠、搬運乒乓球、踩氣球、盲人貼鼻子、小貓釣魚等,每玩一個項目,就得獲得一定的分數,到下午快要結束時,將所有的分數去換一些零食、文具等等。這一天,是屬于所有的孩子的,無論活潑還是內向,無論有才藝還是無特長,都沒有關系,二十幾個教室,二三十個項目,總會找到自己的樂趣,每一個孩子都能玩得不亦樂乎,而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小獎品,無論只是一支筆,一包QQ糖,都是快樂的成就,快樂的分享。
不知道從哪個時候開始,游園活動再也不見了,兒童節變成了表彰會,變成了才藝展示會。在臺下看的孩子并不能有參與感,他們只是觀眾而已,只是綠葉而已。而臺上的孩子呢?真正快樂嗎?為了今天的這一臺節目,他們有多長時間丟失了快樂的時間,丟失了與伙伴們玩的時間。有些平時進行才藝培訓的孩子,在這幾天前后,可能如明星一般,要走好幾場,街道的、學校的、家長單位的……他們是不是就是大人們展示的工具呢?也許說這是鍛煉,但鍛煉非要這一天嗎?我們的教育真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嗎?有沒有人去誠心地問問孩子們,這一天你快樂嗎?想想,我們已經吝嗇到了連一天的快樂都不愿意還給孩子,這樣的教育合理嗎?正想如魯迅所說的: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