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活處處有語文,留心觀察,用心積累,語文就在身邊。記得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對青年教師提出建議時重點提及“積累”二字,讓人清晰意識到,積累對于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每個學年都有教師論文要寫,但是每一篇論文寫作來源于平時的積累,在我們教學一線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寫:對教學的反思與總結,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的總結,對答題方法的指導、時事熱點的思考等,都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好素材,再經過獨立思考、深入思考、精心思考,就一定會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然而對于課堂,平時的積累質量和數量影響著課堂的優劣。
? ? ? ? 我的閱讀體驗
? ? ? ? 書中魏老師提及:對于閱讀想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在想,讀書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時候,他的認識和見解,讀書的實用價值是我們所無法估量的。在讀書的過程中自己的認識水平不知不覺有所提高,現在的社會,大數據時代,閱讀的方式各式各樣,閱讀也在發生著革命,傳統與的正襟危坐式閱讀正在被馬桶上的閱讀、公交車上的閱讀、移動互聯網視頻,和開車時廣播聽書等碎片化閱讀方式所超越,書籍正在被這些新興的閱讀方式沖擊,魏老師喜歡看書,看視頻和電視節目、聽書等,相比之下聽電臺和廣播,用電子書APP進行閱讀,買書籍都成了我平時最喜歡的幾種方式,電臺中“喜馬拉雅電臺”“企鵝電臺”“心理FM”等是我最喜歡的,APP的話比較喜歡喜歡“鮮果讀書”“掌上閱讀”“讀者”等,讓我深有感受,閱讀的碎片化和多樣化確實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降低了閱讀門檻,促進了知識的傳播,我喜歡閱讀,碎片化閱讀中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我更愛閱讀了。
? ? ? ? 文科老師應該讀什么書
? ? ? ? 在看《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這本書之前,文學類書籍是我的最愛,其次是哲學類,然后就是教育類,最后一個和專業因素掛鉤,而魏老師在文中提及:認為只讀文學的語文老師不是真正的好老師。我就心里暗暗竊喜:幸好,我還喜歡哲學,我明白而這也遠遠不夠。那我們作為文科老師要讀哪些書?各個領域都可以涉獵,不期望成為專家但可以了解一些常識。書中列舉:經濟學中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等;哲學中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薩特的《存在與虛無》等;思想類劉易斯的《返璞歸真——純粹的基督教》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書本168~173都是推薦書目
附在書本168-169的書目推薦理由
? ? ? ? 拒絕謊言,自由思考
? ? ? ? 曾經聽說過教師應該具備高度的幸福感,為什么呢?醫生這偉大的職業,面對的是病人,打交道的是細菌病毒;律師這帥氣的職業,面對的是糾紛案件,打交道的是法律條文;而教師這平凡的職業,面對的是學生,一群朝氣蓬勃,有活力有思想有生命,不斷成長的個體,打交道的是人的心靈,這樣有意義的事情難道值得有幸福感嗎?一路走來,對于自己的成長,也發現遇到一個好老師,遇到一個真正幫助你正面成長的人,是終生的幸運。所以這也就是魏老師提出的:一個好老師,除了應該具備學科專業素養以外,還應該有這樣一點追求:拒絕謊言,自由思考,用正確的方式去解讀文本?,F在很多教育都會把說謊當作一種習慣,把準確理解文本最終變成準確理解上級意圖并加以實施,也就是李慎之先生之前批評中國教育最大的弊?。喝狈窠逃?。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只有理解、貫徹、執行。有信的教育,而沒有疑的教育,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成長起來,不敢運用理性,顯示理性,而是從眾心理作怪,讓學生運用理性,老師首先要自我啟蒙,自由思考,自由表達,但這不是為所欲為,而是按照自己的內心和計劃來做事,拒絕謊言,自由思考,有信有疑,讓理性運用在課堂之上和生活之內。
? ? ? ? 聊天是優雅的學習
? ? ? 現代人的生活,基本上都喜歡聊天,我也不例外,聊天是一種生活樂趣,聊天可以讓你分享,聊天可以讓你了解,那聊天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和教育教學有什么關系?在這里沒有直接關系,卻有間接關系,聊天,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別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對待人和事的態度,會發現在某個問題上別人可能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自己的不足,不要拘泥和誰聊天,圈子內的人或者圈子外的人,都能讓你有所收獲,圈子內的人聊天,聊對方擅長的領域,在這個過程,能夠吸取很多對我們自身專業有實際用處的東西,精髓相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聊天,在志同道合的圈子里,能夠找到感興趣的話題,和不同的人聊天,會有不同的收獲,內容不會重復,在這個過程,思想會呈現螺旋式上升,也會讓你的思維能力逐漸上升,可以在圈子外尋找其他話題,也可以在圈子內繼續靈感的碰撞,聊天就成了優雅的學習,正面的聊天是促進自身成長的教育。
? ? ? ? 把思考作為生活的習慣
? ? ? ? 要把事情做好,腦袋就要思考,要把老師工作做好,腦袋就不能閑著,哲學上所說: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上課這個行為就是存在,而上課之后的反思就是意識,每次上完公開課,腦子里都會折騰,思考,剛剛的每一個細節,一直到折騰不動為止,我覺得這樣的過程對教學是有幫助的,習慣于把問題想的比較透徹,就不會覺得累,你會哭的這是在做智力訓練,當你講課的時候,與學生的對話過程就能敏捷發現學生觀點和言論致命的缺陷然后做出及時的反應和引導,這是老師最重要的教學機智,我喜歡發呆以前覺得這是在放空自己的思想,現在是想事情想的入神,聯想一些看法和觀點,這時其實已經產生了思考,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思考,對書上的觀點進行思考,對別人說的話進行思考等等,當思考成為一種習慣,琢磨成了興趣和愛好,對于得心應手地駕馭開放式課堂就會顯得沒有那么困難。
? ? ? ? 怎么培養寫作興趣
? ? ? ? 一直以來我都有寫日記的習慣,總是想把經歷過的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一直以來我都喜歡閱讀,不論是以書籍的形式還是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但是,往往很多時候一閃而過的靈感,需要在重要的時候讓它清晰,及時拓展,以文字的形式存留下來也許就構成了寫作,不太愛寫東西,這是快餐式文化下的后遺癥。魏老師在書中提及幾點培養寫作興趣的建議:第一步就是上網,進行閱讀和寫作,非功利性的開始這樣一件事。第二步就是讀書,在書中吸收新的知識,新的信息能夠不斷的刺激自己的思想,從而讓自己有表達和交流的欲望。第三步就是給自己閑暇時間,有閑暇的時間才有動筆寫作的欲望,如果總是忙碌,就沒有寫作沖動了?!伴e暇出思想,實踐出智慧”說的正是這重要的第三步。是啊,在魏老師口中的三步子如果我們都愿意去深思并行動,收獲的將是最廣闊的空間,總而言之,保持寫作的興趣,上網吸收新的知識信息,讀書深入思考晦澀艱深卻能錘煉思維的問題,閑暇時間讓自己思想沉淀,在關注學術的前提下吸收養分,在教學中充滿智趣的一切我們都去接觸,激發我們的寫作欲望。有了寫作欲望,怎么樣寫出好文章?首先在發呆中思考,喜歡觀察生活當中的人和事,發揮我們的理性的想象力去推演;其次不要偷懶,對于寫作文字的表達止步于俗套說法,比如:一說純潔就像雪花,一說堅強就猶如松柏……語言是沒有語法錯誤,但是卻千篇一律沒有生命力無法讓別人喜歡閱讀,這樣的寫作需要就是偷懶,最后寫出讓大家受益匪淺的見解還要對生活保持一定的距離,慢慢去揣摩寫作的見解和看法如何表達更加獨到。我們作為語文老師,在新課標改革下的語文,要求學生大量閱讀,自主思考,關注時事考查生活語文等,做終身的閱讀者,獨立的思想者,公共事務的關注者,讓我們引導出來的學生,通過課堂講課、閱讀和寫作不斷的充實和發展自己,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一起成長也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堂。
? ? ? ? ? 第五輯完,《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