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都會不停的要求父母為他做這做那,很多父母就會永遠孩子第一的心態,迫不及待的幫忙而忽略了說這么一句話。你知道嗎?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可以幫助孩子鍛煉他的忍耐力,自制力,求知欲以及開發腦智商。
因為在你說的時候,孩子就會開始思考開始觀察你的舉動來明白你的話,在沒有即使滿足的同時,他開始鍛煉了他的忍耐力,并且明白了只有控制自己,只有耐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嘗試更多的新事物,一個人的喜好以及一個人的能力都經過嘗試而去驗證。每當孩子請求你幫忙的時候,我們可以輕輕的說一句,“你可以的,試試吧。”
孩子會有千百種奇奇怪怪的問題,當他請求我們幫助又或者問我們問題的時候,反問回去是開發孩子自己動腦的首要一步,當你簡單的反問一句,他就會順著這句話而去得到他自己的一種思維方式。更多的時候,他會學會自我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還會在思考的過程與我們討論問題的答案。
遇到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事,不要急于否定,而是應該從他的角度去看一看,去想一想,然后肯定他,”這樣很好,為什么不呢?“為什么不這么做呢?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推翻否定自己的機會。當孩子在想我之前為什么不自信呢?當他說出自己的原因的時候,就又給了你一個機會去肯定他,幫助他建立他的自信心。
孩子的奇思異想,只要不會傷害到別人,為什么不能鼓勵孩子呢?一個會去奇思異想的孩子,他必然是有著很好的想像力。
孩子越小越高興幫父母做事情,孩子越大會越來越不愿意幫忙。換句話說,孩子越小,父母若是從不讓孩子幫忙,孩子的懶惰毛病就是你們養成的。
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做父母的按照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以征詢不同的幫忙事情。一歲的孩子可以爬著幫爸媽拿條毛巾,二歲的孩子可以給花兒澆水,三歲的孩子可以幫忙父母打掃衛生,四歲的孩子可以幫媽媽提略重的東西。五歲的孩子可以幫媽媽選擇衣服的款式等等。每一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好幫手,我們要善于常用這句話,”請你幫忙好嗎?“
帶孩子出去玩,我們會發現很多父母都拿著孩子的物品,然后看著孩子們在那里玩的很高興。爬山也好,旅行也好,我們極少看到有孩子自己負責自己的物品,多數時候都是大人在做。有些小朋友做到一半就找各種借口,把自己的物品推給大人。這時候,我們要說,”對不起,請自己保管。“
上學的時候,自己的書包自己負責拿。圖書館借書的時候,自己要看的書自己借。這些點滴的父母偷懶行為會幫忙孩子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也會習慣獨立的自我處理問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