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的瓊瑤阿姨在3月12日發(fā)表了致兒子和兒媳婦的公開信,交代后事。她說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叮嚀兒子,無論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shù)、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不需要急救措施,只要讓她沒痛苦地死去就好。這個瑪麗蘇的鼻祖、蘇了一輩子的“公主心老奶奶”愿意以最簡單最無聲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想起曾經(jīng)跟你說過,我不必活很久,死后也不必麻煩,一把青灰撒向大海或者埋在樹下。如此,就甚好。不是矯情,亦或作。只是,覺得簡單就好,此生為人太艱苦,但風景如此美好愿耗盡善良再來一次。
? ? ? 阿甘有句名言:“生活就像一個巧克力盒,你永遠不知道你將會從里面拿出哪一顆。”你拿出的一顆,可能讓你變成萬眾矚目的電影明星,也可能讓你變成站在領(lǐng)獎臺上嫣然一笑的金牌運動員;可能你會變成那個與老伴絮叨家務(wù)的老人家,也可能會是個孑然一身、慣看秋月春風的天涯浪子;我們無法預(yù)知巧克力的驚喜,但總有一顆巧克力我們要抽中,上面寫著:死亡。人第一次面對這個死亡這個問題時,還是無可避免地容易被擊倒。凡人皆有一死,但在中國,從來很少有人正面告訴你,怎樣面對死亡。尤其是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更加不會跟你談這樣的“不吉利”的事。因此,死亡要么被藏起來,全當不存在;要么帶著面具,面具上可能是虛假的微笑,欺騙充滿幻想的孩子,也可能露著猙獰的利牙,嚇唬未經(jīng)世事的人。
? ? ? 知道自己是會死的,因此尊重自己的生命;知道別人是會死的,因此也尊重別人的生命。而尊重生命,是死亡教育的最大意義。
? ? ? 如果你死后的墓碑是塊電子屏,你想在上面顯示什么? ———我愿意用羅大佑的一首《歌》來回復(fù)
當我死去的時候
親愛的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需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輕輕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愿意請記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墳?zāi)怪忻糟?/p>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也許我還記得你
我也許把你忘記
我再見不到地面的青蔭
覺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聽不到夜鶯的歌喉
在黑夜里傾訴悲啼
在悠久的墳?zāi)怪忻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