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一打開就欲罷不能的書,封面就是一雙在黑夜中發亮的狼的眼睛,讓人覺得被看透了心靈,不敢與之直視。在這里面,真實反映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相處間的矛盾。在山中,牧羊為生的人們與狼群共存,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動物和人,各會如何選擇呢?
當知青少年陳陣剛剛到內蒙古,面對那些一開始只存在聽說中,現在威脅自己生存的狼群,他們是滿懷恐懼并厭惡他們打擾了自己的生活。
但是隨著他在草原上的日益相處,他和狼的接觸越來越多,也聽著老人的敘述,知道狼是草原上的王者,以其自身的智慧,維護整個草原的平衡,他們會吃老鼠,會吃掉被草原上淘汰的動物,以維護草原上的生命力。
當地的牧民們視狼為自己的圖騰,他們死后,尸首是給狼吃的,這樣,他們認為,自己回到了天堂。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為什么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萬大軍,卻能夠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而神秘的王國?許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是必須與狼打交道到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訓練的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維方式,都將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陳陣漸漸喜歡上了狼,甚至偷偷養了一只狼,這在當地引起了騷動,有的人為了當地的安全而反對,有的人則是因為深知狼的本性,舍不得讓草原上的王者被這樣的對待,但是陳陣不想放,人們都是這樣,喜歡什么,隨后就想占有,不可否認,陳陣對它是很好的,但是他忘記了,只有真正適合它的,才是最好的。
他強行養著它,像家禽一樣養的。那匹狼呢,不甘心這樣被栓,在一次次的反抗中,狼把自己折騰的傷痕累累,最后死在向往自由的路上。盡管當地老人一直在勸陳陣,他都不曾理解,這匹小狼,用它的生命,讓陳陣明白了,對于它們這些一直都在奔跑的王者來說,不自由,毋寧死。
日子并沒有歸于平靜,很快,一群美曰其名為開拓者的人們來到了這個天堂,他們披著開發者的皮囊,卻以屠殺者的姿態來到這里,伸出的偽善的手中,有毀壞他們家園的硫酸。
他們以殺狼為樂,兩輛車追夾一匹狼,直至狼口吐白沫而亡,他們餓了就吃狼肉,吃當地保護牧民安全的狗肉。平日里討論著狼肉不好吃!是啊,不好吃,那些吃老鼠的狼,他們的肉是酸澀的,怎么可能好吃?那些維護草原的平衡的狼,他們的肉,怎么可以吃?那些草原上的王者,怎么敢吃!
他們將目光轉向了湖畔,在那里,他們像竊賊一樣閃著發光的眼睛,開始了新一輪屠殺。他們的腳步驚起了天鵝,可是天鵝寶寶還沒有敷出來,天鵝媽媽因為愛而留下,以為,人們會和以往一樣,以寬容和愛來對待它們,但是它們錯了,槍聲打落天鵝,落入湖中,泛起陣陣漣漪,陳陣他們用羊油想保護兩顆天鵝蛋,結果,最后,天鵝蛋連同它們的母親,一起出現在了餐桌上。他們就著兩塊錢廉價的醬油,倒在高貴的天鵝的頭上、肉上,半瞇著眼、享受著,談論著明天的行程。
我看到這里的時候,心止不住的疼,壓抑的情緒不知道該怎么發泄,我就像書中的陳陣他們一樣無奈。
在狼的眼睛里,永遠看不到失敗的氣餒,因為它們知道,不管經歷過多少次失敗,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屬于它們的。
但是這一次,它們真的無奈了,雖然熱愛這片土地,但是它們還是遷移了,往遠處進發。
家鄉固然值得眷戀,但是危險降臨,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它們會選擇離開。離開家鄉不是逃避,是為了尋找更美好的明天。
多年之后,待陳陣他們再回來這片早已沒有狼的土地的時候,他們以為會看見以前的場景,然而,迎接他們的,只有慘淡的天,地上不怎么茂盛的草,而看護牧區的人們最好的伙伴,藏獒,也在人們一次次的屠殺中,驟減。甚至那些曾經和陳陣一起上過與狼共舞的戰場的幾只藏獒,沒有光榮的死在狼對抗的口之下,而是在自由奔跑時在槍聲中斃命。
而那個當地最愛狼的老人,他與狼糾纏了一生。他死的那天,當狼群看見他的尸體,那天晚上,狼哀嚎了一整晚。
看完了之后,把書放進抽屜,這是一本我很喜歡,但是我不忍心看第二遍的書。推開窗,看看外面的天,我好像有看見了那雙直視心靈的眼睛。它好像在對我說:
人啊,可以貪婪,但是千萬不要忘卻那一顆寬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