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枚坐標天津的90后,本科畢業后我就職于一家國企,沒有高學歷,又受限于企業特性,至今仍是一名基層員工。但這不妨礙我的攢錢之路,在本職工作不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發展副業做個人理財,共花費6年的時間實現了個人存款100萬。
不知道100萬在你所在的地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在某些城市它可以全款買下一套甚至幾套房子,某些城市它是一筆不錯的首付,可以從此告別租房擁有自己的小家。中國經濟成績單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如果年化利率達到8%,100萬一年的理財收益就有8萬元,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3倍,還是不用工作就能賺到的錢,這樣想100萬是否非常具有誘惑力呢?
很多人都想要百萬存款,想知道我是如何實現的。其實我的積蓄構成很簡單,就是“上班工資+聰明消費+穩健理財+副業”,嚴格遵守“開源節流理財”這條鐵律。這四個部分乍一看每一個都老生常談,但是接觸了很多“月光族”后才發現每一個都做到卻又那么不容易!朋友們抱怨的點也很有共性,比如“工作薪水太低”“花錢控制不住”“不懂理財買股票虧的一塌糊涂”“工作忙的沒時間開源”“不知道做什么副業好”等等等等……我想這些困擾很多人都會有,我會用十篇文章把自己過去6年的攢錢經驗全部復盤輸出,而你現在所看到的是第一篇。
這一篇,我會談談如何選擇合適的工作賺得第一桶金。
常常看到一些前輩,明明每天加班加點、勤奮刻苦的工作,工資卻不見漲甚至行情不好的時候還會遇到降薪。有時吃苦磨煉其實并不勵志,反而會走很多彎路。如果在職場里工作多年仍得不到提拔還是顆小的螺絲釘,不妨停下來回頭看看,是自己本身能力性格的問題,還是這個平臺不適合自己,或者該職位本身就沒有多少發展機會,如果原因是后者,也許換一個適合自己的行業崗位你馬上就會發光發亮。接下來的內容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思路,當然這些內容不限于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同樣適用于剛剛大學畢業處于找工作迷茫期的職場新人們。
其實對于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經營經驗的普通人來說,貿然的創業失敗概率是極高的,第一桶金最靠譜的獲得方法就是通過上班賺錢:要么升職加薪要么直接從事高薪工作。回過頭去看我的積蓄構成,占比最高的就是本職工作收入。但是沒有“富二代”背景,沒有“211 985”學歷的我們要如何選擇好一份相對性價比高的工作從而多賺到錢呢?我個人會從兩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個人層面,二是宏觀層面。
先說個人層面。在做職業選擇之前你必須得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剛出校門的畢業生會迷茫,不知道自已以后要做什么?甚至工作幾年的上班族也會陷入這種迷茫,解決迷茫的第一步就是想一想你有什么樣的人生目標?你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這一步很關鍵,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覺得做的工作不喜歡,干的不開心,做不下去就辭職,再找工作,工作不順心再辭職,循環往復,始終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目標的樹立對你選擇哪家企業任職哪個具體崗位有決定性作用,比如你未來5-10年的目標是金錢,那么公司的上班地點、是否加班、工作內容是否繁重可能就不是你第一考慮的要素,為了這個目標可能你會接受上班離家稍微遠一點,平時和周末會加班但工資高的企業。假如你的人生目標就是希望有穩定收入、沒有過多壓力,對金錢要求不太高,那么考公務員待在體制內肯定是最佳選擇。
我在剛進入職場時給自己訂的人生目標就是在穩定的基礎上盡量多賺錢,因此進入了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中的國企,為了高工資加入了工作強度高、加班多的技術部門。而工作幾年后結了婚也有了積蓄,人生目標改為了穩定的基礎上多時間,因此調轉到了工作強度相對低、加班少當然收入也減少的行政部門。人生目標對你職業的選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你要問清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然后你還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我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你可以拿出紙筆把優勢和劣勢分別寫下來,分別勾選出其中最重要的幾個,迎合優勢、規避劣勢。優勢的部分涉及的面很廣,“專業技能”是“軟技能”是,良好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同樣也是。想立足社會我們就必須擁有“一門足以謀生的技能”,比如編程、設計、銷售、財務等等,不言而喻它需要通過刻苦學習和不斷實踐來獲得。軟技能是什么?說話的能力、寫作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體制內的話看人下菜碟兒的能力等等等等。這些技能有時候會被人忽略,但卻是非常必要的能力,尤其在非技術崗位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品格和人格魅力也體現在很多方面,我的表哥在一家民企任職14年的時間,領導老板非常看重他,原因是忠誠和信任,沒有多少老板會喜歡招聘簡歷上寫著頻繁跳槽的應聘者。在求職業務經理職位的時候,兩位候選人脫穎而出,簡歷和面試都得到領導青睞,但最終我的嫂子戰勝了另一位求職者被錄取,原因是著裝得體、長相好。熱情、忠誠度、團結團隊的能力,甚至是顏值都是良好的品格和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
相對應的劣勢就是你十分不擅長的東西,比如你就是對數字非常排斥,一看到數字就頭大,那么金融和財務工作可能就玩不轉,就沒必要為了金融的高工資強迫自己;除了技能方面還包括性格上,一個性格活潑、喜歡跟人打交道的人你硬要他做一份低頭伏案、整天面對電腦的工作她可能就是坐不住。因此我們在選擇工作時才要揚長避短,順勢而為,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規避劣勢。
此外聽從內心的聲音更是非常重要,有句話叫做“干一行,愛一行”,但如若你干了很久依然對本職工作抱有抗拒的態度,那么首先要分析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是工作能力不足打擊了自信心還是人際關系搞得身心俱疲?如果單純是厭惡工作內容,可能換個職業是更好的選擇。不一定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但至少不能有厭惡的態度,否則心態就崩了,工作也不可能做的好。
接著說說宏觀層面。宏觀層面我個人建議考慮四個因素:“行業”“地域”“企業平臺”和“崗位”。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朝陽行業只要踏實干活、順著趨勢走,就能比別人相對輕松的賺到錢。而在夕陽行業每天加班,辛苦勞累,可能連人均收入都達不到,精力和時間也白白浪費掉了。
我大學畢業后正好趕上房地產風口,所在行業因與“房地產”相關,且資質過硬、體量大,所以整體效益很好,那幾年企業中所有人的年薪都比較可觀,超越了大部分同齡人的月薪。壟斷、高技術門檻和處在風口、紅利期的行業會普遍給出高薪,所以你會發現之前做能源、互聯網、金融、房地產等行業的人們收入普遍都不錯。拿認識的兩個本科同學舉例子,一個在2015年開始賣房子,2016年總收入破50萬,另一個做傳統化工,月薪一直維持在3500左右。這里并不是主張大家賣房子也沒有說化工行業完蛋了,而是不同時期行業之間差別會非常大,我們盡量不選擇低端制造業和高同質化競爭的行業,這類行業收入待遇不高且工作辛苦不說,升職加薪的機會也少很多。?
第二個地域。這個大家很好理解,一些行業只有一、二線城市才有,有的朋友會發現一旦辭職回到小城市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的工作了。而且同樣的行業不同城市的薪水差距也很大。兩個銷售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在同一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銷售經理的職位,北京分公司的同學拿到的薪水是天津分公司同學的1.5倍之多。選擇工作時地域是宏觀層面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不僅是職業前景它還決定了你以后生活的定居地。
第三,企業平臺。體制內外,公司大小各有利弊,看你怎么權衡。體制內壓力小,福利好,人際相對簡單,容易接觸到高級人脈,但弊端也明顯,基層往往活兒多、錢少、上升空間狹窄,時間一長人就容易有惰性,失去市場競爭力。體制內的競爭除了能力外會偏向擁有更硬的后臺、更會搞關系的人,體制內被提拔的因素比較復雜,運氣可能占很大比例。講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國企職員下班后常跟上級領導打羽毛球,會說話會來事兒的,而且幸運的是某部門中層領導到了退休年齡,這位職員在中層領導正式退休后很順利的被一起打球的上級領導提拔上來,福利待遇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如果你非常厭惡體制內規則,受不了基層的低工資和升遷機會渺茫,沒有后臺可靠,想通過靠自身能力升職加薪,無疑體制外的朝陽行業會更適合你。體制外的公司有大小之分,大公司恪守規矩,注重規則流程,提供系統性成長讓你視野廣闊,有利于個人基于此平臺積攢人脈資源。不足的是同體制內一樣,等級森嚴、上升通道固化。小公司靈活,注重效率和執行力,能讓你充分發揮創造力,獲得比大公司更快的成長速度。但因為賺錢才是第一要務,需要時刻接受嚴峻的市場考驗,相對來說視野狹窄、資源匱乏,接觸更高級人脈要比體制內和大公司相對困難一些。結合上面的人生目標和優勢劣勢,到底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其中的利弊相信你會衡量好做出答案。
最后是崗位。多數行業中,價值最大的是上游的技術研發部門和下游的市場營銷部門,前者有很高的門檻后者和銷量直接掛鉤,往往他們提供的崗位薪酬最高。當然這不絕對,有些行業人事、財務、采購等等崗位可能提供的價值更大,還是要看所在行業的核心是什么,比如我的行業是房地產測繪,那么核心部門就是測量、出報告的技術人員,技術崗位就是我們這里薪水最高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生產對人工操作的需求越來越低,處在技術門檻低的生產崗位是比較危險的,這類工作不能為企業提高利潤、開拓市場,也不能為企業創造壁壘、節省成本,隨時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被代替,我們要盡量避免去做機器也能代替的工作,選擇行業的核心部門和崗位。?
通過個人層面和宏觀層面的考量,你現在心里應該有了心儀工作的輪廓,下一步就是通過爭取優質實習機會、熟人介紹和獵頭等方式獲取就業機會。首先要說明的是,簡歷作為求職門面是需要找專門從事人事方面的朋友來幫你修改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熟人就去網上花錢找付費修改簡歷的業務。
對于應屆學生來說,校園招聘是更為靠譜的,參加的企業會包括實力強勁的大公司或世界500強。負責就業招聘的老師會嚴格把關,將一些不那么靠譜的公司優先PASS掉。另外就是在學生時期要積極爭取各種優質的實習機會,即使最后留不下也能積累到有效人脈。我所在的本單位前兩年需要招財務出納,領導同時在某高校招來四個實習學生,其中兩個表現的很好最后都留下了,順理成章地簽訂了勞動合同。
而無論對于應屆畢業生還是工作幾年的職場人士來說,現實生活中的人脈圈子都是找工作的重要渠道。工作多年后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是通過熟人介紹或找到工作或跳了槽,我先生在大四的時候,導師向某家國企推薦了他,憑借導師的力量順理成章的入職了,學校負責就業的老師是能直接接觸到招聘企業的,大學生要跟這些老師保持好良好關系,得到一手招聘信息。朋友圈里時不時會有人發布招聘信息,在急用人的情況下,老板是有可能為了盡快招到人而付出更高的薪水的,這時就蘊含了難得的機會在里面。人脈和朋友推薦的公司因為知根知底,會更清楚公司的真實面貌,而且由于內部中間人的存在,相當于有了信任背書,你被錄用的概率比單純投簡歷也會更高。平時多交朋友,多幫朋友忙,關鍵時候就能突顯出朋友的力量了。?
職場人常常都會在網站上一直掛著個人的簡歷,如果有一天能接到獵頭的電話,說明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認可,不用再去跑招聘會或在招聘網站上投簡歷找工作了,這絕對是一件好事。為了更好的匹配人才,在接觸候選人之前,優秀的獵頭會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不僅能為你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和企業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行業大盤的信息,他們對行業的洞察和敏感度不亞于多年從事該行業工作的人。你可以把他們作為了解行業信息的渠道,了解到關于公司過往的的經營情況、薪酬情況,以及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等等。
找到意向的工作后你還要為自己制定一個職業發展路徑。假如進入到互聯網公司做了銷售專員,你就要清楚銷售這個崗位的職業路徑是什么:銷售專員到銷售經理再到銷售總監,那么從專員開始努力,以銷售總監為目標,向當前的銷售總監看齊,看你與他的能力差在哪里,然后把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每天要打多少電話,拜訪多少個客戶,不要局限于上級制定的電話量、拜訪量,要勤奮的多出很多很多才有可能脫穎而出。缺什么補什么,還年輕,學什么都能很快入手,量變到質變,能力遲早都會提升的。
而努力賺錢的下一步就是學會基本理財知識,積極行動起來,讓財富不斷增值,那么千萬不要錯過我后面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