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財務詭計》第三版
作者:霍華德M.施利特(Howard M.Schilit)/ 杰里米.皮特(Jeremy Perler)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BSN:978-7-111-37852-5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第1版第14次印刷
作者簡介:
霍華德M.施利特(Howard M.Schilit),會計學博士,曾任職華盛頓哥倫比亞區美國大學教授。
在1994年成立——美國財務研究分析中心(CFRA),為客戶提供公司財報報表的信息、培訓客戶分析財務報表的方法。在2010年,成立了財務欺詐偵測集團公司(Financial Shenanigans Detection Group),旨在幫助客戶判斷公司報告的會計數據與基本經濟實質之間的差距。
杰里米.皮特(Jeremy Perler),偵測公司知名專家,在風險計量指標集團從事法務會計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語:
這是一本告訴投資者如何通過財務報告發現會計造假和欺詐的工具參考書。作者從三大財務報表之間勾稽關系角度,建立了發現和揭示財務欺詐騙術的思路與方法。通過收入操縱、現金流量表和核心指標欺詐三方面,總結出13種騙術44鐘手段。對于作為財務工作從業者和市場投資者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鑒于這是一本財務類工具書,建議閱讀人群,有一定的財務基礎的投資者、外審從業員。對于內審從業者可參考的主要是對異常信號分析思路。
文章思維導圖
? ? ? ? ? ? ? 第一篇:發現財務欺詐的基礎知識
1、發現欺詐的信號:三大財務報表
三大財務報表之間勾稽關系,猶如美國政府的“三權分治”,其中一份報表出現財務欺詐,另外兩份財務報表就會出現警告信號。
2、4問了解公司是否存在滋生財務欺詐的風險
?公司滋生欺詐的問題,主因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或者監督不到。投資者需了解以下基本問題:
?1)公司是否存在適當內部控制避免高級管理人員出現不當行為?
?2)獨立董事會是否在防止公司管理層出現貪婪、誤導以及不稱職的行為發生作用?
?3)一旦管理層行為不當,外部審計人員能否了解真相并獨立做出保護投資者的決定?
?4)公司是否間接采用不當手段來逃避監管?
?具體信號:
缺乏制衡的高級管理層的制度。
經營業績長期符合甚至超過華爾街預期
管理層、股權結構或董事會為單個家族控制
存在關聯交易
存在激勵實施激進型財務報告的不當薪酬結構
董事會中存在不當成員
公司與董事會成員之間存在不當業務關系
雇請不稱職的審計實務所
審計師缺乏客觀性和獨立性
管理層企圖逃避監管或法律監管
? ? ? ? ? ? ?第二篇 收入操縱類財務欺詐手法
?關鍵詞:收入、費用、過早、虛構、夸大、推遲
? 管理層為了業績實際經營要求,通過操作收入的欺詐手法兩個類:做大當期收入和做大未來收入。
? 1、過早記錄為收入。
? 2、虛構收入并加以記錄。
? 3、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續的業務來夸大所得。
? 4、將當期費用推遲至將來某個期間進行記錄。
? 5、運用其他方法來掩蓋成本或虧損。
? 6、將當期收入推遲至將來某個期間進行記錄。
? 7、將未來費用提前至某個期間進行記錄。
? ? ? ? ? ? ? 第三篇 現金流量財務欺詐手法
? ?關鍵詞:“移花接木”、轉移
? ? 由于近年來,許多無從察覺的財務欺詐事件頻繁發生,投資者對利潤表的業績價值產生越來越多的質疑。故之,投資者越來越看重公司較為“干凈”的現金流量表。因此,管理層也明白許多投資者轉移看重現金流量表,所以會在現金流量表里做文章。
? ?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現金流量表的結構,以及它可以操控的環節。
? ?從圖1看 現金流量變動主要分三類: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現金流。
? ?從圖2看 管理者通過“移花接木”的手段,將其他活動的現金流入轉入到經營現金流入,將經營現金流出轉入到其他活動現金流支出。主要手段分為四類:
? ?1、融資活動現金流入轉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
? ?2、正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轉為投資活動現金流出。
? ?3、借助收購或處理業務來夸大經營活動現金流。
? ?4、借助不可持續的業務來夸大經營活動現金流。
? ? ? ? ? ? 第四篇 ?核心指標類財務欺詐手段
?關鍵詞: 非傳統指標、夸大、誤導、掩蓋
? ? 投資者對公司與經營健康狀況的分析就需要一系列的指標來衡量。如業績指標和經營指標;
? 傳統業績指標(如凈利潤、收入和現金流),而區別去傳統指標不同行業有其自身“補充代替指標”來說明公司業務發展狀況(如互聯網的點擊付費率、新增用戶數等)。而經營指標(如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 ?然而非傳統指標的標準,會計準則沒有明確指引,所以給管理層留下了有許多操作的空間。
1、夸大非傳統業績指標
2、歪曲資產負債表指標來掩蓋業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