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我們袋鼠想學寶安分公司組織了第一期讀書會,閱讀的第一本書是劉稱蓮老師的《與孩子并肩的人》。
記得兒子上小學時,我就拜讀了劉老師的《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不過對劉老師沒有多少印象了。這次,特意去檢索了劉老師的介紹。
【作者介紹】
劉稱蓮老師,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和培訓師,第二書房聯合創始人,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父母大講堂講師。
2013年被評為 “中國榜樣家長”。2014其家庭被評為“書香之家 ”、 2015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2015年被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家庭教育作家“。
劉老師的女兒李若辰同時被北大、港大錄取,因此,她被稱為北大學霸媽媽。
著有暢銷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與孩子并肩的人》。
在袋鼠想學聽過兩次劉老師的課。劉老師講課娓娓道來,深入淺出,擅于提問,引發大家思考。
【內容介紹】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幾個點:
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天賦、興趣。適用于一個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另一個孩子。家長不能因為手里有把錘子,就看什么都是釘子;也不能因為自己優秀,就要求孩子一定優秀。
養育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任何家長都無法做到完美。所以,家長就不要苛求孩子完美。我們應該做的是,看見每個當下真實的自己和孩子,營造坦誠開放的家庭氛圍,把養育的重點放在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上,幫助TA成為最好的自己。
二,孩子總有把事情搞砸的時候
人不是生來就什么都會的,都是在犯錯中學習、成長的。孩子如此,家長也如此。
社會不是無菌箱,不是孩子的城堡,家庭也不是。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只有真實的家庭教育。
著名家庭治療專家薩提亞說過,“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接納孩子,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做淡定從容的家長,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支持。
三、一位哈佛校長說過: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
孩子如果只專注于課本,就只能學到課本中的知識,但生活中還有更多課本以外的東西,比如閱讀、旅行、做公益等,這些東西能幫助孩子獲得另一種成長。
孩子的假期生活,很多家長都給排得滿滿當當的,甚至比學期中還更忙碌。其實,家長可以讓孩子自主安排,鍛煉他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盡情地玩,用一種與學校不同的學習方式來補充自己。
我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一位青少年心理輔導員,一個13歲男孩的媽媽,日記星球第2335號星寶寶袁雪芳。從2017年4月開始學習家庭教育并踐行,至今已堅持寫育兒踐行日記1507天了。用日記記錄生活,以寫作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