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毛毛豆豆在杭州已有三個月了,期間看了不少育兒書籍,嘗試了一些方法技巧,也算小有心得。但慢慢的育兒技能就出現了瓶頸,新鮮感開始消退,成就感開始減少,心理上似乎進入了疲憊期。
一旦進入疲憊期,特別容易積累一些負能量,自責、內疚、煩躁充斥內心,其結果就是行為變形,形成惡性循環。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松心態,停下來休息一下給自己加加油,為的是更好的前行!
那么如何放松心態呢?有必要在認知上面著手。
一是別太高估自己,卸下一些不必要的責任。比如說父母陪伴子女是很重要,但是少些陪伴又會怎么樣呢?以前我下班后總想著給她們安排一些事情做,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樣做對她們有潛在的長遠的好處。直到有幾次,我沒顧上給她們安排內容,發現她們兩人自己在玩拼圖而且一邊玩一邊聊天,我進去后也沒有理我,那一刻我才明白是我自己想多了,有時候自己也沒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再比如兩個小家伙一天到晚在一起難免吵架,以前我總是忍不住要去介入,尤其是毛毛容易吃虧然后會哭著來找我。可是這樣的事情沒完沒了,耗費的是大量的精力。直到有一天,我在書中看到一個觀點說:打架是必要的社交行為,是學習人際交往的過程,做家長的靜觀其變就好。于是有一天,當我聽到里屋的毛毛豆豆開始吵架時,我就偷偷的看著她們,果然幾秒鐘后毛毛哭著出來找我,我趕緊跑到廚房躲了起來,然后看到毛毛哭著找了一會,沒看到我就回里屋去了,一會兒兩人又玩到一起去了。很有意思吧,原來有時候很多累是自找的。更有意思的是幾天以后,我居然看到毛毛把豆豆打哭了,然后跑到我這邊告狀:“豆豆罵我。”
二是別太苛求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0到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想給她們最多的關注。一段時期內我幾乎都是圍著她們在轉,于是籃球沒了,書看的少了,兩夫妻看電影也少了。
慢慢的我發現,在周三(以前的固定打球日)我會斷斷續續的想:我今天要不要去打個球?
我還發現自己的脾氣有點失控了,當毛毛豆豆不肯好好吃飯的時候我居然拍桌子了。
正面管教里說孩子們情緒失控時要學會暫停,對于大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我不能為了孩子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讓自己覺得我自己犧牲了很多。我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休息好了才能更好的投入;我需要享受寧靜,安排自己的時間,并不為此心存內疚!
堅持打籃球,安排時間看電影,當我這樣做以后,我發現毛毛豆豆照樣很乖,生活照樣前行!而我的狀態又恢復了,猶如小別勝新婚。
三是別太苛求身邊人,去除不合理信念。曾經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總是要求母親、老婆按照我的理念和節奏來教育小孩。直到有一天我指責了母親,兩個人鬧僵了,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是那么面目可憎!
苛求別人、指責別人沒有任何意義!苛求會讓身邊人覺得累,指責只會引起對立,當家庭內部出現爭吵裂痕,只會讓事情往更差的方向發展。
苛求別人源于“糟糕至極”的不合理信念,總覺得如果不怎么怎么做,就會導致什么嚴重的后果!比如當我們看到老人在照顧小孩的時候沒有注意衛生,在我們多次強調不見效時往往會埋怨指責,可事實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我們小時候在更惡劣的環境里成長,如今一樣健健康康的。所以我現在會反問自己:那怕母親、妻子不懂正面管教,又會造成什么不好后果嗎?畢竟事實情況是母親在村里是有名的人緣好,妻子在工作上也是能力出眾的佼佼者,言傳身教下我又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
但不苛求也不是代表沒有追求。為人父母應該堅持學習科學的管教理念和方法,所以我先行一步。但要想別人跟著我走,最好的辦法則是自己先堅持好一件事情,并做出成果讓別人看到,別人自然而然會追隨和模仿。
育女不易,好心態才能走的長遠!而好心態的基礎是正確強大的認知體系,要找準定位,提高效率;勞逸結合,重拾自我;堅持成長、影響他人。技巧是術,理念和心態才是道,絮絮叨叨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