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是一句民間諺語。
【啟悟】
2022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走進村民家中實地了解災后恢復重建、秋冬補種和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等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每逢新春佳節,總書記總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察實情、問冷暖,聽民聲、送祝福。他以行動告訴我們——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共產黨人要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眾之中。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底最深的牽掛。到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調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他希望鄉親們“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到福建就“十四五”開局作專題調研,他在武夷山腳下的生態茶園與茶農嘮家常、話發展;到山東東營考察黃河入海口,他手捧一把“就地取材”的耐鹽堿大豆,觀成色、話產量、問面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依舊用腳步丈量著祖國大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樸實的話語映射出大國領袖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永恒追求。百年黨史,就是一部我們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長征途中女紅軍“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廖俊波篤信“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鐘南山認定“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群眾是水,是黨存在的基礎和根本,從內心深處把群眾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事業才能如魚得水,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習近平總書記曾將鄭板橋的詩改了幾個字,作為自己上山下鄉的深刻體會。對群眾的感情真一分,干部的作風就會好一尺,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進一程。立足新時代,共產黨人更要弘揚、賡續、密切黨群“魚水關系”,把群眾觀點深深植根于思想中,把政績體現在人民的幸福里,把功德建在群眾的口碑上,把鏗鏘誓言融入執政為民的行動中。
打動我的十個地方:
1.總書記總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察實情、問冷暖,聽民聲、送祝福。說明心系群眾1。
2.“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底最深的牽掛。心系群眾2。
3.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依舊用腳步丈量著祖國大地。(去了祖國的每個地方)
4.百年黨史,就是一部我們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長征途中女紅軍“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廖俊波篤信“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鐘南山認定“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5.對群眾的感情真一分,干部的作風就會好一尺,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進一程。
6.共產黨人更要弘揚、賡續、密切黨群“魚水關系”,把群眾觀點深深植根于思想中,把政績體現在人民的幸福里,把功德建在群眾的口碑上,把鏗鏘誓言融入執政為民的行動中。
7.“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以上七點都在說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