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聽到有人說格局,誰誰的格局大,誰誰的格局小,一直沒弄明白格局到底是怎么量化的。
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很主觀的東西。當然,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來自于主觀的判斷,我想說的是外在的表現,很多時候體現出我們的主觀情緒。
我想,所謂的格局大,很多時候可能只是因為我們覺得事不關己。一旦關系到自身的利益,我們內在的對于這個世界的提防就開始生效,當然,有的人目的性比較強,為了自己的目的并不表現出來,但并不表明他的防備機制就沒啟動。
就像我們看到某人朋友圈里一段文字,我們總是會聯想到當時的環境來揣測他為什么發這些文字(無意識地聯想),一旦確實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就會認為:這是寫給我看的!然而這種揣測你又不會主動去驗證,于是開始積怨。我們不能否認會有人故意寫給別人看,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這個世界有各種各種的偶然。其實,最可怕的是,你的防備與別人的行為并無邏輯關聯,而且別人永遠也不知道。
無論你多么超然于世,我覺得這種防備都是存在的,這或許正是我們長久以來能生存下去的基礎。至于所謂的格局,只是你在自動防備之后,你對自己有多冷酷,能掩飾多少情緒。
魯迅先生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大約就是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