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鈅
從畢業開始,我們就要踏入一個漫長的工作歲月,當然不同的人會選擇自己理想的職業。
在這么快速變化的大氣候里,我們其中一項需要極速提升的莫過于自我的工作效率。千金難買早知道,當你比別人早一步知道竅門,你會比別人更快地提升。
工作職場上,每天總有做不完的工作,不論是現實中正在排隊的文案或工序,或是心理上的漫長無限期。我們有時會灰心、忙碌到透不過氣來。
同樣是工作,為什么有些人可以輕松工作完畢,或者比自已做得更快更好?我與那些人又有什么分別?為什么偏偏有些人兩三下便把一件事情完成,同一件事情放在自己身上,總覺得要花上幾倍的心力才能完成?
閱讀其中一項好處就是可以提升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經驗,在此想分享一下,有用的可以拿去參考:
1. 早上的工作從前一天的延續開始
試想一下,如果約會的時候對方遲到一分鐘,你是不是覺得這一分鐘好漫長呢?反之,聽喜歡的音樂、讀喜歡的書、做喜歡的運動,這些時候的一分鐘,仿佛咻一下就過去了。
有意義地過一分鐘或是白白浪費一分鐘,端看個人。
一早進公司,當天的待辦事項已準備好在桌上,就像這在前一天為隔天的工作做好準備,應該很多人都會這樣做吧。
既然準備妥當,應該很有效率地完成才對,可是往往并非如此。 "唉!” 地嘆聲,總是心生抗拒或提不起勁, "不做不行” 的焦躁感在心底作亂,腦袋和四肢動也動不了。
正所謂萬事起頭難, “必須從零開始” 會造成心理上莫大的負擔。
如果你希望一早就能充滿干勁地迎接工作,要訣在于前一天留下少許工作不要做完,剩下的部分最好能在一分鐘內完成。
2. 累積的工作 “花一分鐘做看看”
依照自己立定的計劃開始一天工作,但卻事與愿違的情況所在多有。出乎意料的事情一件一件接踵而來,上司又再指派新的工作......
就在諸事橫擾中,原本預定的工作根本就停滯不前。如果只是一兩件工作停滯,還能想辦法挽回,但如果積少成多,便會淪為惡性循環。
好不容易完成了一件....... 因為被壓得喘不過氣,于是心生 「 眼不見為凈」的鴕鳥心態。 「 剪不斷,理還亂,一想就煩 」這種心態不難理解。
這種時候,最重要的是提起 「 一點點也好,先做再說吧 」 的意念,先嘗試做個一分鐘看看。
不必將工作做完,”做一點點就停手” 也無妨。事實上一旦做下去,往往比想像中還順利。
腦神經科專家表示,人的大腦有一種機制,即使一開始感到萬事起頭難,只要一開始著手,便會漸漸涌上干勁。這種現象稱為 "勞動興奮”。
這是成為 “不累積工作的人” 最強而有效的方法。
3. “同時進行” 數件工作會更有效率
要處理好多工作,有以下2種方式:
? ?“逐一擊破法” 今天處理A公司的報價單,明天搞定B公司的提案,如此依序逐一完成。
? ?“同時進行法” 各項工作之間有互換性。為A公司所發想的點子就算行不通,或許能在B公司派上用場;嘗試用在C公司的做法,說不定也能應用在D公司。
4. “處理完畢的文件” 直立放置
有時面對上司的詢問,有時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當中隱藏著一個令你無法保持工作熱情的要害。那就是,如果看不見工作 “還剩下多少” 是非常辛苦的。
所以為此,采取的策略是:將工作 “可視化”
例如下圖:
此方法重點在于呈現 “明顯的差別” 及 “可看到已完成的工作越來越多”
藉由將工作 “可視化” 不僅能獲得 “我完成這些了” 的成就感,及 “就快做完了” 的安心感。
5. 將順利完成的工作 “標準程序化”
能勝任工作者與不能勝任工作者的差別在于 “工作的速度”
制作相同文件,比起不能勝任者,能力優秀者只需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時間就能完成,而且內容的完成度更高。
那為何能勝任者的效率都這么高呢?因為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 “標準作業程序”在曾經做過的工作當中,將成功的模式建檔起來。
6. 花一分鐘思考 “上司要什么?”
不論哪種工作都一樣,如果商品賣不掉,不是去找人來買,而是應該去研究那些不買的人。
為什么不買?有何不滿意嗎?若改善某一點后是否就會買了呢?
徹底調查這些問題,再將調查結果反映在商品上, "不買的人” 就很有可能變成 “會買的人”
如果向上司提出企劃案卻不怎么順利的話,在思考新的企劃案前,花一分鐘先研究一下你的上司。
倘若內容不符上司的需求,你進行再多的提案都只是徒勞。
要是你覺得上司的事跟你無關,那就大錯特錯了。你的工作能不能順利進行、能不能獲得更好的工作、能不能領到更高的薪水?? 這些全部掌握在上司的手中。
因此,就算你對你上司沒興趣,研究上司仍是你必須去做的工作之一。研究過程中,說不定還能取獲一些新的想法。
7. 花一分鐘思考 “如果我是上司的話,會怎樣做?”
若遇上前所未有的麻煩,大多數人都會腦中一片空白,失去思考能力;要自己找出原因之道是挺困難的。
這時,從你的框架里 “往外跨出一步” Thinks Out the Box。
例如,當你腦袋一片空白的時候,切換成如下思考:“如果我是上司的話,我會怎么處理?” 、 “如果我是松下幸之助的話,會如何克服難關呢?”
意思是向那些比自己更有才干、想法更豐富、更會危機處理、社會地位更高的人謀求解決之道。
將自己當成那些參考對象,說不定就能激發出跳脫既有框架的大膽想法。養成這個好習慣后,說不定派上用場。
8. 抱持 “花錢買時間” 的積極想法
該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哪里?用錯地方,只會徒勞無功。除了花錢買時間,也可以 "花錢買勞力”
例如: “我請你吃一星期的午餐,你能不能幫我做這件工作?’
任何工作都可以是一種平等交換。 “有困難時彼此互相幫忙” 當同事請求協助時,就應盡可能伸出援手。
那么當自己有難時,平時建立起來的互助關系就能派上用場。
自掏腰包買時間、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現時、出人頭地,然后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
能夠抱持這種 “積極主動的想法” 的人,就是能夠成功的人。
9. 利用早餐一分鐘決定 “今天不做的事”
將工作分為四類,然后決定優先順序。這個方法很有名,知道的人應該不少。
第一順位: "緊急且重要的事”
第二順位: “不急但重要的事”
第三順位: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第四順位: “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首先,最刻不容援的是 “緊急且重要的事” 比較容易弄錯的是第二和第三的優先順序。
第二順位的 “不急但重要的事” 雖然明知重要,卻往往一拖再拖。乍看之下似乎優先順位沒那么前面,然而一旦疏忽,第一順位的 “緊急且重要的事” 就會增加,
便容易陷入一籌莫展、進退兩難的困境。
反之,第三順位的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指的是回電或回信,以及意義不大的接洽和交際。雖然對方說 “請立即回信” 或約定見面,看似很重要,但其實可能對工作成果幫助不大。
然而,你總是被那些事搞得團團轉,就自以為 “我整天都忙著工作”
不要一頭栽進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而要好好完成 “不急但重要的事”,這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第四順位的 “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就是沒必要去做的事,或更該說是不能做的事。
10. 區分 “必須親自做的事” 和 “可委由他人做的事”
決定工作優先順序,能為一天的工作帶來迥然不同的成果。
最應優先處理的是 “緊急且重要的事”,也就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例如:今天是提交報告的期限,自然非在今天之內完成不可。
其次,優先順位高的工作是指什么呢?前面已說明是指 “不急但重要的事”,其實還有一個決定性指標,就是 “能夠請別人處理的事”。
例如:身為主管,有些工作你必須交給部屬去處理,也有些工作必須外包出去,或是拜托其他部門協助等。將這些工作委由他人去做,那么你忙其他事情時,就有人能幫你同步完成這些工作。
決定優先順序這件事本身并非工作的實際內容,但只要抽出一分鐘做好這事,目前的工作就能逐一向前推進。
11. “扣掉睡眠時間后” 再開始安排工作
很多人拿睡眠不足來彰顯自己能力很強,但,連睡眠時間都管理不好的人,是無法勝任工作的。
睡眠不足的話,頭腦就不靈活。頭腦不靈活,工作就無法順利進展。工作無法順利進展,加班時間就長,自然睡眠時間又不夠。根本是惡性循環。
我們每個人都被公平地賜予一天24小時,大部分人是將工作之余,扣掉入浴、用餐等日常生活后,剩余的時間作為 “睡眠時間”
然而,工作勝任愉快的人,想法剛好相反,他們是以確保睡眠時間為前提,利用睡眠以外的時間來安排一天的工作行程。
工作的成果,并非取決于所花費的時間長短,而是以品質決勝負。睡眠充足與睡眠不足的人,勝負關鍵在于作出決定的這一分鐘,而且結果往往天差地別。
12. 收拾會讓你浪費時間的 “多余事物”
哀怨自己老是不能專心的人,恐怕是因為 “開始做事的方式” 有問題。
著手一項工作時,請先花一分鐘時間將周遭整理一下,只要是與待會要進行的工作無關的東西,全部讓它消失在眼前。
人類的意志力非常薄弱。別再徒嘆意志不堅定,還是趕快采取具體對策吧!
13. 一分鐘內 “決定” ,三天后再 “拒絕”
用一分鐘判斷是好是壞,若要拒絕的話,宜在三天后才告知對方。例如:沒有機會實現的提案,以及是想拒絕沒必要的商品,等個三天再回答對方。
反之,如果是有前景的企劃案,以及想買對方推銷的商品時,我會立刻告知對方,因為越早回答 “yes” 越能讓對方高興。
那為什么拒絕的情況要等三天呢?請站在對方立場設想便明白了。
對方理應是抱持相當的勇氣來進行提案,為了不讓他的努力白費,就讓事情保留三天,讓對方認為我需要仔細思考這個方案。
這種拒絕方式,有個能取得對方原諒的要點,就是表達出這種立場: “我很想采用這個企劃案,但因為其他人的考量而進行窒礙難行。”
當然,拒絕的理由不必然是事實。重點在于,即使拒絕也不能破壞雙方的關系。 “即使拒絕,也要與對方保持良好關系。”
14. 實現 “寫在記事本的夢想”
沒有一種方法是人人適用的,因此請自行找出適合自己的使用方式。
為了保持最佳狀態,我會記錄飲食和體重。為了克服弱點,我會寫些鼓舞自己的話。
此外,我也時常會在上頭 “寫出夢想”。買車、買房、成為暢銷作家?? 從微小到遠大的夢想,全部一一寫出來。時時翻閱,就能將夢想灌輸到潛意識當中。
然后,每天花一分鐘瀏覽寫在記事本上的夢想。一再瀏覽目標,花時間思考目前已達成多少?還能再如何加把勁?便能夠確實的往美夢成真的路上邁進。
15. “不重蹈覆轍” 的一分鐘筆記術
人在年輕時期經歷過越多挑戰,自然也會累積越多失敗經驗。
初犯的錯誤將成為人生資產,你將獲得 “原來這么做會招致失敗” 這個經驗值,因此,周遭人會原諒你。
但,若不能善用這個經驗值而一錯再錯的人,就不會得到上司和公司的原諒。
以現實問題來說,犯同樣的錯誤,又跑一遍同樣的解決方式,實在是太浪費時間。
為了不再重蹈覆轍,可以將失敗經驗記在記事簿中。每次要工作時,就花一分鐘好好看一遍失敗筆記。
不能積極看待失敗的人就不會反省,結果就不能有所成長。趁年輕,不妨多累積能被容許的失敗,從失敗中努力汲取教訓。
節省時間,輕松工作。越活時間越少,所以要把時間用得其所,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