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父母卻是一項不用持證就能上崗的職業,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很多人,尤其現在的年輕人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更別說照顧和教育孩子了。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即將有孩子或孩子還小的母親提出幾點小意見。
第一,做好你自己,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寫到有個小女孩寫了一篇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的作文。小女孩羨慕別人的媽媽會很多技能很厲害,可自己媽媽卻什么也不會,整日無所事事的媽媽遭到了小女孩的嫌棄。也許做一個萬能的媽媽對你來說很難,但千萬別放縱自己,埋沒在家庭主婦的生活中卻可能連飯都做不好。人是需要不斷成長的,當了媽媽以后更要如此,因為孩子會將你作為學習的典范,你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
因此建議多看點書,尤其是有關育兒類的書,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了解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為之后孩子的養育奠定理論基礎。其次,也可以看各種能提升你的最好你也感興趣的書,多看點書會讓你有更好的視野,不至于以后孩子問你問題時一問三不知,或是隨便作答含糊過去,這樣不僅會誤導孩子,還可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能你會說我很忙,哪里還有時間看書呀!有句話說得好,時間是擠出來的,少看點肥皂劇,少刷微博朋友圈,不就有時間了嗎?或者你也可以嘗試學習一項新技能,畫畫、攝影、手帳等能將美好事物留下的新技能,或是學車、做飯、做蛋糕點心等能提高生活幸福感的技能。學習這些不僅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多些樂趣,以后你的孩子才可以驕傲地對別人說:“我的媽媽做飯超級好吃呢!”“我的媽媽拍照好好看,還會畫畫!”
第二,為孩子做一些放棄,多抽出時間陪孩子。也許你是個女強人,有自己的事業,也許你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沒空管理孩子,但我想說,無論多忙,請推掉一些工作和應酬,盡量多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吃飯、玩耍、給孩子講故事,參與孩子的某些重要時刻。首先,這有助于培養跟孩子之間良好的依戀關系,而良好的依戀關系是指孩子能正確對待你的親近與離開,不會時時刻刻想黏在你身邊,不會因為你的離去而大鬧情緒,更不會冷漠對待你的存在與否。其次,能夠給孩子一個該有的快樂童年,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極大,成年期的很多心理陰影都要追溯到童年時期。如果在童年時期受到心理創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如果你家境富裕,那么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先天條件,你可以讓幼兒接觸到普通家庭接觸不到更有利的條件,如可以去很好的早教機構,上師資很好的幼兒園和小學,甚至帶孩子出國增長見識。但物質條件太過豐裕,有時候往往適得其反,一些家長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欲望,容易讓孩子養成貪心、虛榮、愛攀比的心理。對此,首先你得是個三觀正的媽媽,如果你自己的價值觀已經扭曲,那肯定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物質條件,那也沒關系,因為良好的家庭氛圍比優越的物質條件更為重要。作為孩子的媽媽,要盡量給幼兒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跟孩子說爸爸,奶奶或爺爺的壞話。不要總以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他們也能感受大人情緒的變化,他們會對家人產生信任危機,甚至沒有安全感。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兒童只有在適當的環境,特別是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成長,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如果成年人忽視、壓抑兒童,他就不能正常發育、成長。成人有權決定兒童的教育和發展,但請別扼殺孩子的未來。
第四,不要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大多數家長的愿望,很多家長甚至將子女當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的工具。一些家長會對孩子說:“我們這個家以后就靠你了,父母這么努力賺錢還不都是為了你嗎,你要努力點,不要讓父母失望??!”這種話,我父母也對我說過,真的,心理壓力很大,每當我考試考差時我都覺得自己無顏見父母了,覺得自己真是沒用,讓爸爸媽媽這么辛苦卻還愧對他們的期待,想要好好努力,結果反而因為緊張害怕更學不進,還加劇了我的自卑心理。當然也許我是個例,但不能否認家長過高的期待和自以為是的苦心就像個隱形的大包袱重重地壓在孩子身上,有些人甚至長大了仍然無法釋懷。
第五,給孩子具體而非簡單籠統的表揚。說話是一門藝術,表揚是其中的一部分,當孩子表現好時,適當的表揚能夠鼓勵和強化孩子產生更好的行為。但有些家長的表揚方式未免過于簡單,例如“你真棒!”,“你好厲害!”,“真聰明!”之類的,這些太泛的表揚方式其實只適用于3歲以下的孩子,等孩子稍微長大了些你還這樣夸他,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傲心理,覺得自己無論干什么都很厲害,或是讓孩子覺得你很敷衍,根本不是真心想夸他。因此,當你表揚孩子時要想想你的初衷是鼓勵他變得更好,所以要具體說出他為什么值得表揚,好在哪里,如:“媽媽覺得你今天特別棒,因為你今天吃晚飯的時候會叫爺爺奶奶,而不是自己先吃,媽媽覺得你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边@類具體化的表揚無形中會教育孩子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
第六,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任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遠遠重于學校教育。一來,學校是個大集體,老師分身乏術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容易忽略孩子某方面的問題。二來,學校的教育都是統一一致的,對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教育方法,因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縱觀古今中外,大部分有杰出成就的名人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例如孟子的母親,傅聰的爸爸傅雷,美國總統華盛頓的父親,還有現在虎媽、狼爸、貓爸等。那些在學校表現良好的學生,往往有對能正確引導他成長的父母。但是家庭教育有其特殊性,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氛圍、觀念等不同,孩子的性格也千差萬別,所以你不能看到別人用這種方法教育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孩子,你就毫不猶豫地復制粘貼過來,切記要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其可行性。
另外,家長要配合教師的工作,認同教師,不要一方面送孩子去學校,回來卻要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學校和老師如何不好不好。要知道學校是你選的,最大的責任在于你自己,而你對孩子的學校和老師感到不滿,會使他們從心底嫌棄厭惡,且不再信任自己學校的老師,這樣你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有可能學好嗎?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父母作為孩子終身的導師,教育的任務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