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批評人的機會多嗎,那有沒有這種時候呢,就是我們批評對方,明明是為對方好,但是當我們指出對方缺點的時候,對方的情緒卻越來越糟糕呢。
那在批評人的時候,會不會因為缺乏技巧,反而會引發對抗呢,那批評人的難點在哪里?
我們一直在強調說,就是我們在講東西方領導力的差異,這個板塊兒講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說,我們要通過西方的管理工具來達到東方的管理境界,其中有一個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叫“對事不對人”。
很多伙伴是不是聽過自己的老板說這句話呢,或者是也會對別人說這句話呢,那假如別人跟你說我跟你談這件事兒,我是對事不對人哈,那你心里會不會想,不管你是作為老板還是員工,你會不會想,那事兒都是人做的。
那怎么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對事不對人呢,這個時候就用到我們西方的工具,這個工具叫BIC。
大家看到這個PPT了哈,Behaviour has impact which leeds to consequences。
就是你的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而導致最后有什么樣的結果。
那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哈,先說B,Behaviour,行為。
那我們都知道,在說一件事兒的時候,我們要說這件事兒的事實還是觀點呢,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們要說這件事兒的事實,尤其在批評人的時候。
我們要說事實,那難點是什么呢,難點就是很多人他分不清事實和觀點,我們是不是經常把事實和觀點混淆了。
我們來體驗一下哈,不管我們是跟孩子說話還是跟員工說話,都是說,比如說你最近狀態很不好,你最近工作不投入。
然后說孩子的時候會說你的專注力不夠,你一直不會跟小朋友分享合作,你經常遲到。
請問,這些說的是事實還是觀點。舉一個具體例子,我記得我們舉過這個例子哈,比如說咱們單位的一個小王同學,那小王,你最近經常遲到,這是事實,還是觀點?
很明顯的是,觀點,對吧?
如果你想讓你是這個小王,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第一句話就已經引發了對抗。
那我們觀點應該怎么陳述呢?
小王,我今天看了一下考勤,我們是九點半上班兒,最近一個星期你有三次都是09:45以后來的,這個就是事實。
比如說我們今天七點群里分享,只有六個同學是七點和我們正常互動了,他選擇在,這個是事實。
說在這個B這個情況下,一定要陳述事實,因為事實是中立的,他不會引發對抗,因為我們只是在陳述一個我們看見的事兒。
而如果你在陳述觀點的時候,不僅會引發對抗,還會引發一些推理階梯。
比如說,老板你說我經常遲到,那已經這么認為了,我還能說什么呢,那他是不是不喜歡我呀,或者說他是不是對我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呀,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推理潔癖。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陳述事實,就是把我們看到的說出來,不加入任何觀點,也不加入什么經常啊總是啊這些詞,這是要注意的。
然后接下來說I和C的部分,I呢,就是一個短期的影響,C呢,是一個長期這樣做會引發什么后果。
而I和C部分呢,一定要和對方的利益去掛鉤,知道為什么嗎,不僅僅是引發對方的重視,是因為一個人長期犯錯,影響的最多的是自己,他影響的最多的還是自己,不是別人,然后我們的發心是什么呢,我們是幫助他,但是這個幫助一定要讓對方感受得到,收得到。不然一切都歸為零,甚至是負數。
比如說,舉個例子來說,剛才這個,比如說我們班定的是九點開課,就是這一次的線下課是九點開始,那有一個同學是九點半到的,那我們可以怎么說呢?
說,你看我們定的是九點開課,你今天到的時間是09:31,如果你的一次遲到會影響到整個班級,這個紀律就渙散了,我們整個班級都很不嚴謹,沒有時間觀念,長此以往的,你的形象也會受到損害啊,大家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守時的人。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BIC。
一個好的BIC,完整的這一套負面反饋說完,會讓對方心里覺得有舒服有效,也會讓對方產生能量,所以說,負面反饋呀,不僅不會傷害人,好的負面反饋一樣會帶來好的效果,比如說擴大公開象限,會讓對方覺得你說的話很有道理,是在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