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關鍵詞:道 ?敬 節 使
“道”:治理
“敬”:恭敬,端肅。恭在外表,敬存內心。
“節”:本意竹子或草木莖分支長葉的地方。引申為省減,限制。《周書.法溢》好廉自克曰節。
“使”:本意命令
【感想】
本節講的是治國之道。
老子在《道德經》里有句話叫“治大國若烹小鮮”,說我們可以用做菜的道理來治理國家。可見大道相通,從小事里總結出的規律和法則可以用來辦大事。同樣,本節里講的治國之道又何嘗不能用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呢。
孔子在這里首先提到了“敬事”。敬是一種態度。態度是一種心理傾向。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在自己心里有一桿秤,給自己一個定位,我的標準和原則是什么。但因為每個人對敬的程度要求不同,所以每個人最終面對的結果也會不盡相同。孔子在這里的敬是指這一種
孔子講治國有幾個主要的方面:敬事,守信,節約,愛人,不違時。
敬事指的是一種做事的態度。
很多人都覺得團隊難管,員工不聽話,工作不認真,總是懶懶散散。我們不妨用孔子的治國之道試著來分析下員工管理。中國有句古話叫上行下效,所以作為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則。在工作態度上要認真敬業,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做事能按規章制度來,不尋私,做出的承諾要能完成。這樣下屬才會信任你。
在財務方面,開源節流,不鋪張浪費,不公款吃喝。對自己的員工要愛護有加,知道為他們爭取福利。
關鍵是“使民以時”。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保障就是農業收入。所以執政者即使征伐民夫,也要避開農時,不違背自然規律。這句話放到現在,我覺得可以用尊重每個人的特性來解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作為管理者要能發現下屬的這些特質,并用之長,避之短,讓下屬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這樣人的興趣自然會被激發,工作的主動性必然會提高。而不能因為自己是領導,就對下屬的工作隨意安排,使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取得成就。最后還抱怨員工工作做不好。
在個人層面,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做工作要嚴謹認真,誠實守信。對自己的欲望要懂的克制。對他人要寬容仁愛,尊重每個人,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
這些道理本應該是我們為人處世最基本原則,上位者能用它治理國家,國必治,個人能用它要求自己,身必修。只是我們總是在失去后才開始去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