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旭蘭、畢馨予
內容:
一、首先來說繞不開的前言,在前言中提取兩句話:
1.處理非線性動力系統的混沌理論原則正推動著客體關系理論進行范式改變。
2.本書的內容是通過講座、討論和對話的形式進行
二、進入第一章內容:自體與其客體
1.首先,英國客體關系理論是什么?
這一理論認為嬰兒對其與母親之間的關系的體驗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決定因素,英國客體關系學派包括獨立學派和克萊恩學派,獨立學派認為嬰兒與照顧者的關系需要是基本的驅動力,而不是以性欲為基礎的本能負荷所決定;克萊恩學派則描述了嬰兒如何運用潛意識幻想來完成源于本能的張力釋放,以及幻想的過程如何創造心理結構的觀點。兩個學派都關注生命的前三年,并且強調嬰兒從母嬰關系的體驗中發展出來的心理結構。
2.客體關系指外在關系與內在心理結構的不斷相互作用。內在客體不是記憶,不是表征,而是對重要照顧者的體驗!
3.內在客體關系,指自我的某部分與其客體通過自我與該客體之間關系的體驗鏈接在一起,內在客體關系成為一個持續的可能被修改的自體的一部分,可能存在在意識當中,也可能存在在潛意識當中。
4.費爾本恩斷言,最原始的需要是對關系的需要。
5.什么是自體?
自體包括:a.古老的自我概念,b.內在客體,c.通過情感綁在一起的客體和自我的某些部分。
三、思考問題
1.自體與自我的區別是什么?
2.客體與內在客體區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