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知心姐姐好多年,越來越覺得,有必要去記錄一些想法,因為發現自己能對別人造成好的幫助時,是確實覺得自己被需要的,有價值感。
從事心理療愈時間很長了,大概從讀過的第一本書起,就非常關注心理學現象。這些年來,陸陸續續地,各種各樣的心理學周邊書都讀過。
最早是媽媽給我買的一些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供我參考如何科學學習,如何調整心態。她也會自己閱讀一些如何跟孩子相處的書,以及關注這方面的時事節目。
很小時,媽媽就非常關注我的心理健康,每天不管發生了什么事兒,只要我想說,喊了一句“媽媽”,她就會放下手邊的事,給我削一盤水果,來聽我和她講,不管我表述得好不好,媽媽都不會打斷我。
我的媽媽是像朋友一樣和我相處的。我們家沒有那么多禮儀,我愛怎么樣就怎么樣。媽媽從來不會口頭上要求我“你要怎么怎么做”,而是“你想怎么都可以呀。”
而她是以身示范,我覺得那樣很美,就會詢問媽媽,你怎么能做到這樣的呀?媽媽就會笑了,給我不厭其煩地講述她的經歷,心路歷程。
媽媽的表達能力很強,思維很清晰,講故事也很生動,會帶著自己不同的豐富的表情,時而惆悵,時而歡樂,語速始終平穩,語氣柔和。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不是看鞠萍姐姐董浩叔叔講故事,而是媽媽給我講故事。媽媽似乎有說不完的新鮮故事,唱不完的兒歌。
媽媽的手很巧,她會織很多漂亮的衣服,她包的餃子比超市的還漂亮,她包的粽子棱角分明,我估計我一輩子也包不了那樣的。
我一般會包各種奇怪的形狀放進鍋里,媽媽就笑瞇瞇地看著我,我害羞:“你看我干什么!”
媽媽說:“覺得你好有想象力呀!”然后,媽媽就告訴我“下鍋可能小老鼠的肚子里菜要跑出來的,水太燙啦!”她就給我示范,要加一點水,以及加肚子里少放一點餡就行。
媽媽很注重開發我的動手能力。小時候我很喜歡捏橡皮泥,媽媽就陪著我玩,捏成房子,車,機器人。媽媽很喜歡給我買昂貴的學習用品,她說,我這么愛學習,當然可以買好的。而且,媽媽從來不會決定我要買什么式樣的,我喜歡什么樣的,就買什么樣的。小時候,小朋友都很羨慕我,覺得我很自由。
我還經常從家里拿著媽媽洗好的葡萄,下午帶給小朋友一起吃。我和我的每個同桌關系都奇好,因為我們一大樂趣就是下午可以吃東西。媽媽的心很細,葡萄都是泡好的,而且精挑細選了。如果我去春游,媽媽就會給我準備小零食便當之類的。橘子都會剝好了,裝在干凈的袋子里套幾層,省得我想吃的時候急著沒地方擦手。
直到我第一年工作,媽媽也來幫我榨火龍果汁,讓我開會時不要太累,別人喝茶,我就可以美滋滋地喝火龍果汁,同事都很羨慕我。我告訴媽媽后,媽媽就邀請他們來我當時住的宿舍吃早飯,吃面湯。我有點小氣,不想我的牛肉面被吃了,媽媽就說:“人家媽媽不在身邊,雖然你們長這么大了,但他們父母也會牽掛的。人家難得來吃一下嘛。你需要牛肉面媽媽再給你買,買一大箱好不好呀。”
我的媽媽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
如果她想要,無論有多少人阻止她,無論有多大的難度,媽媽都不會放棄。她從來都不會:“我要證明給別人看。”她的心胸很寬廣,對于別人不理解的話,她會表示“謝謝你告訴我。”我從小很不理解她這一點,我經常會覺得有的人是故意挑撥離間的,媽媽說:“人家告訴你了,你就謝謝唄。”她的動機是:“我喜歡,我想要,這對我是好的。”那么這就夠了。她連解釋都懶得和別人解釋…
媽媽的原則還在于,別人是無法勉強她的。早在她和爸爸沒離婚的時候,爸爸他們逼著她生二胎,我媽這個人軟硬不吃,是怎么著就怎么著呃,我很崇拜她的性格,跟她比起來,我的性格非常墻頭草。有次我媽深更半夜下班回來遇到流氓,對方拿著斧頭在河邊嚇唬她,我媽拔腿就跑,回家就報警,等處理完了,她才眼淚哇哇直掉。媽媽的性格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發,我在遇事時也很少慌張,等都做完了,才發現一身冷汗,找人哭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