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是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哈佛大學資深教授,“零點項目”創始人戴維·珀金斯的嘔心之作。他從事的是教育心理研究,對教育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和見解。
本書圍繞“什么才是有價值的學習”展開四個方面的探索:辨別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選擇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為具有生活價值的學習而教;建構具有生活價值的課程。作者強調知識必須能夠在某些場合實際運用,才是值得學習的。
反觀處于一線教育的我們,多數情況下老師都是被迫為成績而教,學生也被迫為成績而學。文中作者多次提到“二次方程”的問題,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學過二次方程,可是成人之后,除了專業的教師,很少有人用過二次方程。過去我們做了許多沒有生活價值的學習,而今天,我們是教師,同樣教授了許多沒有學習價值的內容,更忽略了大量極有價值的知識!長期不用的知識漸漸會被大腦遺忘,它們會逐漸消失,無論知識本身具有多么重要的內在價值,只要它被大腦遺忘,就不可能再具有生活價值。我們今天的傳統教育大多是“了解性教育”,在死記硬背中失去了寶貴的思考時間和學習精力。
想起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小舍得》,劇中的母親田雨嵐,為了兒子顏子悠考上重點中學,想方設法逼著兒子進各種機構學習奧數,兒子雖然努力,能力卻有限,最終抑郁。這個故事雖為虛構,卻折射出了如今社會的教育現象。在應試的高壓之下,學生們面對自己毫無興趣的課程死記硬背,盲目學習,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個學習的工具。然而他們生活能力差,責任心、交際能力更是淺薄。
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伊西多·拉比說,大部分母親在孩子放學回家后都會問“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嗎?”而他的媽媽當年問的卻是“你今天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瞧,這就是人才,是真正的學習,是未來智慧所需要的潛質。本書作者多次科學調查統計,發現“思維能力,自我理解,同情,倫理道德,交流,學會學習”等才是未來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是什么?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的個人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也就是綜合能力。
面對如今的教育現狀,教育者是否考慮過拿出時間來思考和研究過“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的問題?是否將重心放在實現“知識——智慧”的深遠目標上,放在能夠通達智慧的知識上?是否在教學中創造學生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體驗過程,是否鼓勵學生嘗試點燃創造力,試著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希望有一天,我們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也關注未知。在傳授教育的同時,啟發智慧、增進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廣泛、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培養將來“闖蕩未來社會必備的能力”,早日實現真正有價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