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前同事聊天,在聊到她目前的工作狀態(tài)時,她告訴我感覺現(xiàn)在的公司很不適合她。她說現(xiàn)在每天都要應對大量的雜事,晚上要加班到9點多才能回家,工作占據(jù)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
時間一長,不僅這些工作對她來說毫無長進,而且每天那么忙也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如果繼續(xù)待下去,晉升的可能性比較小,也只能繼續(xù)做這些雜事,她不甘心職業(yè)狀態(tài)就是這種雜亂無章,沒有突破的狀態(tài),所以對當下的工作特別排斥,心態(tài)也變得很浮躁。
她又不甘裸辭,畢竟現(xiàn)在的收入還可以,所以私下里開始悄悄找工作,但一時也沒找到理想的工作,每天也沒什么心思好好工作,變得很焦慮煎熬。
我就問她,那你理想的狀態(tài)是什么呢?她給我描繪了她心目中的理想的狀態(tài):有工作,有生活。工作上專注于專業(yè)能力的發(fā)揮和提升,有晉升機會。生活上,每周末有休息、娛樂、與親友鏈接的時間。更重要是有獨處空間,自我增值時間。
對于這位同事現(xiàn)在的困境,我看到了其中的幾個問題:
到底有沒有理想的狀態(tài)?
在她說完理想的狀態(tài)之后,我就笑了,我告訴她你說的理想狀態(tài)是有的,在什么地方呢?在一個叫“理想國”的地方。真實世界真的沒有所謂的理想狀態(tài)。
很多人為什么想要理想狀態(tài),關鍵是自己根本就沒有明確目標。我之前的一個下屬就是這樣的,工作太忙的時候老是抱怨,每天這么忙,自己想學習學習看看書的時間都沒有。后來我適當?shù)慕o她減少了工作量。過段時間,她又跑來說,感覺現(xiàn)在工作有點閑,能學到的東西很少,沒什么發(fā)展空間。
我就問她,你想要什么樣的工作?她告訴我每天工作的時間可以讓她盡情的工作,但一到下班點就要回家,到家以后工作也最好不要來打擾我,這樣可以讓她安心學習。我后來建議她可以開始找工作了。事實證明,她的理想狀態(tài),讓她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面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那有些人就說了,那些富二代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理想的狀態(tài)啊。那我要告訴你,你只看到了表面,除了那些坐吃山空的玩跨子弟,他們大多比我們普通人更不自由,不僅要承擔起祖上三代的家庭偉業(y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更要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斷提升學習和積累人脈,免得被別人說自己就是個富二代。
與其說他們有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不如說這根本就是你的理想狀態(tài)。
騎驢找馬是不是不太好?
第二個問題就是關于騎驢找馬的問題。其實我倒是很贊成騎驢找馬這種方式的,倒不是鼓勵大家都不好好做手頭的工作,去騎驢找馬找下家。而是在現(xiàn)有的工作狀態(tài)阻礙了你的個人發(fā)展,而你又無力改變的時候,先不要急著辭職,而是要先試著找下家,等找到合適的下家再跳槽,正所謂,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但正像這位同事所說的,在騎驢找馬的時候,心態(tài)會很焦慮,每天的工作也沒什么心思做,不希望被同事知道,又害怕別人看出蛛絲馬跡。
其實騎驢找馬的狀態(tài)會很累,但在沒有確定你找到下家的時候,本職工作還是要做好,否則萬一你找不到合適的下家,這里的工作又丟了,會很麻煩,看到這個問題,你還是應該認真對待現(xiàn)在手頭的工作。
干雜事能不能學到東西?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打雜的,有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是打雜的,每天事情很多,但非常繁瑣,長期下來學不到什么東西,而且和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相去勝遠。
我這里要講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名校畢業(yè)的海歸,在回國找公司的時候進了一家大型的咨詢公司,他最初的工作就是把領導扔給他的數(shù)據(jù)分門別類的整理好,每周做一個數(shù)據(jù)匯報的ppt,這樣一做就是2年。
這位名校生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倒是他的領導很擔憂,覺得這種雜活兒讓他干一年還說的過去,但已經(jīng)干了2年了,還是這些工作,他會不會有想法。
后來領導和他交流問他對目前工作的想法,這位名校生說,自己很喜歡這項工作啊,這不單單是數(shù)據(jù)整理,里面大有學問,每次整理完他都會對這些數(shù)據(jù)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出報告的時候也能有自己的見解,所以他個人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價值。
這位小伙伴就是典型的從打雜中找到了工作的價值,并把他深挖做到極致。其實每一個工作都有他存在的意義,這個意義都是你賦予它的,你賦予它是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那再大的項目你也會毫無興趣,你賦予它獨特的意義,哪怕是整理,也會做的很開心,關鍵看你自己。
我給她的建議是:
1、接納現(xiàn)狀,找到成長點
在不考慮跳槽的情況下,試著接納現(xiàn)狀,可能你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閱歷尚欠,沒有人脈資源,這些都是阻礙你職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建議你看到這些因素以后不要焦慮,而是去接受現(xiàn)實,因為這些就是你成長的關鍵點。
然后你可以把這些因素細分一下,比如有哪些能力不足?演講能力,文案能力,做ppt的能力等等,把這些細節(jié)一條一條列出來,對應的去提升和彌補,比如演講能力如果沒有機會得到鍛煉,可以先像我一樣每天在自己的電臺錄語音,定期給小伙伴去分享,等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有人給你演講的機會了。
資歷方面還缺少哪些專業(yè)知識?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一些專業(yè)知識,還可以相應的去考一些證書。比較證書是檢驗專業(yè)技能的一塊牌子。
我們總是愿意在一些程度高的事情上反復花時間,而在眼前可以夠的到的事情上不用力。卻不知把這些可以夠的到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2、擁抱需求,走出舒適區(qū)
第二個建議是,如果對于現(xiàn)狀不滿,自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完全可以和你的上司哪怕是老板提出來,主動擁抱自己的需求。
不過在跟老板提之前,自己需要先梳理一下現(xiàn)有的技能,比如自己擅長寫文案,擅長做培訓,擅長與人溝通,卻一直做著整理資料的工作,目前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更重要的崗位,請上司給你一些建議。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提上司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想奪權,那最壞的結果無非是維持原狀吧,想好了最壞的后果就可以勇敢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要想實現(xiàn)自我突破,打破現(xiàn)有的工作狀態(tài),需要勇敢的走出現(xiàn)在這個已經(jīng)讓你產(chǎn)生焦慮的舒適區(qū)。
3、提高效率,實現(xiàn)自我突破
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的工作那么忙,那些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的方法論根本無法套用上,這樣就首先給自己貼了一個低效的標簽了。
那這位同事的案例來講,打雜的事情其實也分很多種,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分分類,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必須自己親力親為的,哪些是可以委派給其他人的,哪些又不是自己本職工作范圍內(nèi)卻加給你的,分清之后把本職工作做好,不重要的分給其他人,不是自己的事情就要果斷的說“不”。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實就那么幾件。同時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保持高度專注,盡快完成,不要拖延。向內(nèi)尋求自我突破是一條更好的出路,要知道最好的成長方向是從自己的底部向上生長。
作為過來人,我們也都經(jīng)歷過在工作中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萌生跳槽的念頭,現(xiàn)在不會輕易跳槽并不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跳不動了,而是其實跳到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你喜歡的一面和你不喜歡的一面。在你跳進去之前公司總會把你喜歡的一面無限放大給你看,當你跳進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我不喜歡的一面,這時才想起以前的好。
生活不會善待每一個人,它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打亂你認真堅定的人生規(guī)劃,讓你在驚慌失措中不知所措。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唯有不斷前行才有可能過上你想要的生活。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忠實于自己,追隨于自己,晝夜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