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0 TAKING ACTION:THE POWER OF POSITIVE RITUALS
付諸行動--積極儀式習慣的力量
1、人類行為只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我們是習慣的造物,因而偶們的行為有95%都是自動反應或對于某種需求或緊急情況的應激反應。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確保精力有效使用在當下任務;減少行為對主觀意愿和自律的依賴;將價值觀和目標感有效轉化為行動,通過日常行為展現我們最為看重的事物。習慣并不會妨礙自主性,而是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氛圍讓我們自由地發揮,勇敢的冒險。習慣可以保持生活的連續性,并且帶來改變。儀式為我們人生中的重大時刻賦予了不同的特別意義。精準的儀式習慣能夠抵抗壓力產生的精力分散和恐懼。精確性和具體性能將習慣于價值觀練習起來。僅僅構建愿景藍圖還不夠,只有時常溫習才能產生強大的意志精力。比如文中的建立自己的晨間習慣--冥想或安靜地閱讀可以為一天定下良好的基調。如果這天遇到令人沮喪的情況,我就會回想早晨閱讀的內容。
【我的思考與行動】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清單和金句清單,每天早上上班前溫習一下,形成自己潛意識的思考,每天的行動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行動。
2、彼得的工作儀式習慣延伸到我的工作習慣。
【我的思考】前期已經大概確認了自己的高效時間,現在是在確保更多高效時間的階段。早上8點到8點30選擇一些習慣性的打卡任務完成,給自己工作一個緩沖時間;8點30到11點30 之間確保至少2小時的專注時間,中間穿插10min廁所休息(因為身處狹小的辦公環境,廁所是最安靜,最獨立的空間);下午12:30-14:00為學習時間,也就是不專注工作;14:00-16:30專注工作時間。行動是5.31開始確保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專注工作時間,記錄自己的工作產出。這個行動對于自己不難也不簡單,早上的專注時間基本靠前段時間的練習,已經可以達到目標,現在其實只要建立下午專注工作的時間即可。
3、事前準備的習慣:“不做某些事”需要持續的自控力,尤其是面對原本的習慣和誘惑。為某一特定場合設計一種正面行為叫做“事前準備”,比如為了防止過度飲食,事前準備可以是:如果我感到了甜點的誘惑,就去吃一片水果。
【我的思考】學到了一個新方法,把“不做某些事”改成事前準備。針對現在的是“不在上班的時候做學習的事情,避免工作時間過度消耗”,改成,如果我感到工作無法出成果的時候,那么我就寫一寫工作的技能和感想的文章,那么我就會知道自己工作還欠缺太多了,必須專注工作。
PART 9 FACE THE TRUTH:HOW ARE YOU MANAGING YOUR ENERGY NOW?
正視現實--你的精力管理做的如何
1、防御系統--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統。形式--麻木,純理性探討,為任何情況做好最壞的打算,病體化(將不愿承認的焦慮和憤怒轉化為身體病癥),過度補償(將不被接受的情感如貪婪轉化為過度慷慨)認清自我是誠實看待自己行為的第一步,如何誠實地看待自己:承認看待自己的行為,并且承認這個行為后面的結果。人通常只能看到影子中的自己,并且都有未察覺的事實。
【我的思考】針對這個防御系統,發現自己還是挺敏感的。這些防御內容自己經常會使用。面對相親,就是麻木+純理性的金錢探討;面對疾病,就是為任何情況做好最壞的打算,有時候甚至想好了遺囑。面對病體化,情緒波動的時候,就會感知自己的身體有不是的反映。原來這些都是我自己的防御系統再起作用,這也充分說明了自己是一個防御系統極強的人。
2、對精力進行自我評估--自問自答
什么阻礙了你的全情投入
現實跟價值觀有多大差距
有哪里做的不足
飲食,鍛煉,睡覺習慣如何
哪些事需要優先考慮。
【我的思考】針對自我評估,最近的狀態,應該是手機使用習慣的問題,會過多的依賴手機的信息,總覺得錯過一條信息很不好,但是實際上基本沒有重要的信息。而且因為手機質量不好,刷手機速度慢,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導致一連串的不良情緒反映。針對這個情況,設置自己每天固定手機依賴時間,并且告訴自己,那些信息并不重要。今天開始行動。
3、如何面對現實?
STEP 1 收集事實
STEP 2 區分觀點和現實;樂觀地解讀更容易給自己行動的力量。
STEP 3? 保持開放的心態--“我也有可能是錯的”;消除自己的戒備心,
承認異見正確但不用否定自己。
【我的思考】關于樂觀解讀這一點。經常有人說我的文字平實溫暖,消極的我就會說“那不就是沒文采嗎,我寫了幾個小時,卻得來沒文采的評價,以后再也不寫了。”但是樂觀的我就會說“原來我的文字是比較平實的,也就是沒有什么感情,共情力不夠,那么一方面我需要收集精彩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共情力,換個角度,如果是別人會怎么做呢?而不是只寫自嗨型的文字。”30歲以前的我很消極,但是30歲的時候遇上了積極心理學,我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事情,現在的我每次做事情的時候都會從更加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帶來的改變就是行動力的加強。行動力加強讓自己更有自信做很多事情。
DAY7 ?2017-5-27
Part 8 明確目標--知道什么是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DEFINING PURPOSE:THERULES OF ENGAGEMENT)
1、明確目標三步驟:
STEP 1 積極的人生目標
STEP 2 內心的目標---內在動機來源于對事物本身的興趣。
STEP 3 超越個人的目標--將目標設定從滿足自我需求變為超越個人利益。
【我的思考】目標是人做事情的基本方向,通過目標制定計劃才能指導自己的行動。思考自己2017年的最大變化--行動力的加強,就是因為一個巨大的目標存在:30歲了,想過和自己以前不同的生活。為了這個目標,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動,才讓自己走在變成成長的自己的路上。
2、體現在行為中的價值觀才是真正的踐行價值觀。
如何找到自己深層的價值取向?--自問自答的方式:如果現在就是人生的盡頭,你學到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為什么他們如此重
要?想想你最敬重的一個人,描述他/他身上你最欽佩的三種品質。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你希望你的墓志銘如何總結你的人生?【我的思考與行動】用倒推的方式來找到自己深層的價值觀,每一個問題都可
以寫很多的總結。對于最敬重的一個人,個人覺得不僅僅是要找一個人,應該找2-3個人,找到這些人值得你尊敬的共同點。如果只找一個人的話,你并不是十分了解這個人,那么三個點就很難指導你找到價值觀的。
3、只有樹立目標,關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認真為自己所為真正有意義,任夢才有可能做到全情投入,使命感是我們的火種。我們的動力,也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我的思考與行動】先做好目標,做好眼前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談使命感。如果前期先談使命感,頭腦中形成不了影像,反而假大空,更不利于自己目標以及行動。文中所說的使命感是火種,但是這個火種也是要積累一定程度才能成為自己的火種,如果像我這種普通的隨便過日子的人,和我談使命感,反而讓自己陷入焦慮和妄想狀態。還是看重眼前的事情,做好一步一步的積累更好。
DAY 6 ?2017-5-26
Part 7 意志精力--活出人生的意義(SPIRITUAL ENERGY:HE WHO HAS A WHYTO LIVE)
1、意志精力是一般掌管所有維度行為的獨特力量。意志精力是通向最深層的價值取向和超越個人利益的意圖。
【我的思考】了解到一個新的概念,意志精力,對比現在的生活環境,很少用意志精力的時候,年輕時的學生時代仿佛運用意志精力比較多,不論多困難,都不斷努力進入大學。
2、意志精力的關鍵動力在于性格品質--按照價值取向生活的勇氣和信念,即使面對艱難困苦和個人犧牲也在所不惜。意志精力的支持部分包括激情,奉獻,正直與誠實。任何能夠點燃人類精神的事物都有助于全情投入,促進最佳表現。
【我的思考與行動】單純從字面的按價值取向生活對我來說很空,不如從意志精力的外顯來看,激情,奉獻,正直與誠實。激情可以通過熱情訓練來獲得,不過對于我這種S型特質特別高的人來說,很少對事會有激情;誠實,這點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與不誠實的人溝通,會讓自己不斷陷入困境中。
3、琳達和邁克爾的案例:表現障礙--不說實話,言過其實,言而無信;期望結果:言出必行;為人可信;目標肌肉:誠實儀式習慣:做出承諾之前回答兩個重要問題;將承諾放入待辦事項,并規定完成日期。兩個問題:規定時間必須完成,我有沒有能力遵守;如果我告訴別人我要做什么事情,就等于許下了承諾,還會大聲重復它。
【我的思考與行動】回顧自己的生活,發現自己的意志障礙:
表現障礙:夸大其詞,喜歡編故事,在事實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導致虛化事實;
期望結果:按照事實說話
目標肌肉:事實陳述方面的誠實
這點是在工作與同事聊生活的時候發現的,自己有強烈的表現欲,為了能夠引起同事的注意,往往會在事實中添加一些個人的想法,簡單的說就是把事實想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然后把這個想象的樣子再傳達給同事。所以因為這個障礙,同事經常說我的話不可信,如何改進呢?
STEP 1 自問自答:陳述事實之后,問自己這真的是那件事的原貌嗎?我有把自己的想法加入進去嗎?
STEP 2 確定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和同事陳述這件事情。
DAY 5 2017-5-25
Part 6 思維精力-保持專注和樂觀(METNAL ENERGY:APPROPRIAE FOUCUSAND REALISTIC OPTIMISM)
1、體能精力及時情感能力的基礎,也是思維技巧的基礎。優化思維精力的關鍵因素包括思維準備,構建愿景,積極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時間管理和創造力。保持專注于樂觀的秘訣在于間歇地變換思維頻道,達到精力休息和再生的效果。缺乏思維肌肉的表現是:注意力渙散,過于悲觀,思維固化,眼光狹窄等,則需要通過系統訓練重塑這種能力。
【我的思考和行動】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很明顯能夠看到的自己的個性就是過于悲觀,思維固化。比如一件事情我會把它想得很壞,這是一個心理預期嗎?想到最壞的結果可以承受的話,那么這件事情就不再害怕了。本來應該是這個過程,但是自己經常會沉浸于想到最壞結果這個情緒上面,應該找點行動來做。思維固化這一點表現就是把自己看成一個靜止的個體,沒有想到成長是逐步累積的,自己的技能也是可以發展的。
2、40歲以上的人經常說的記憶衰退,通常并非是由疾病引起的,而是思維不夠活躍導致記憶“肌肉”萎縮。每當人們學習新事物,都會建立起大腦細胞新的鏈接。持續挑戰大腦能夠預防老齡化帶來的退化。學習新的體育活動會幫助我們打造新的肌肉,鍛煉不同的身體部位。學習新的技能了,課程,語言能幫助我們鍛煉思維肌肉。
【我的思考與行動】FACT:到了30歲,雖然未婚未育,在工作中明顯感受到自己思考和做事的延遲;FEELING:感覺到自己還沒老,大腦就已經轉不起來了,應該是年輕的時候沒有積極的鍛煉自己的思維。Action:看到這個理論之后,我可以做的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的就是用2-3個月學習一門新的技能。目前的行動計劃是:下半年攻日語,完成自己2017年最大的成就事件;準備入手兩個技能:PPT和EXCEL(跟著秋葉的網課學習,用2-3個月進行充分練習,展示,反饋)
3、創造活動五步驟:洞察,汲取,孵育,啟示和驗證。
洞察(靈感)--右腦
汲取(依照系統的步驟從眾多信息來源中收集有用信息)--左腦
孵育(斟酌)--右腦
啟示(突破)--右腦
驗證(依靠分析整理,將創造成果翻譯成條理分明,通俗易懂的語言)--左腦創造的最高形式依靠的是投入與抽離,思考與放松,活躍于休息之間有節奏的交替。
【我的思考與行動】鍛煉自己的洞察能力,是一切行動的基礎,不僅僅是創造活動的第一步,更是日常工作必須的。日常工作的洞察是觀察到事實情況FACT,找到問題所在,然后分析本質再進行解決。
DAY 4 2017-5-24
Part 5 情感精力--把威脅轉化為挑戰
1、體能精力是點燃情感技能和才華的燃料。積極愉悅的情感:喜悅,挑戰,冒險,機遇。情商的意義在于有技巧的管控情感以保持正面積極的精力,并最終為全情投入服務。正面情感可以更有效地支配個人表現,所有能帶來享受,滿足和安全感的活動都能夠激發正面情感,從更實際的角度看,快樂本身便是獎賞,也是維持最佳表現的重要因素。
【我的思考和行動】對于正面情感的作用,聯想最近自己的行為,正面的情感的確很有力量。最近看了比較多的積極心理學,潛移默化中就在工作和生活中開始積極思考,比如某一天遇到了領導指派的臨時任務,和我一起的同事就是抱怨領導臨時通知,害我們有一些東西沒有好好準備。雖然我心里面也是有一絲絲這些抱怨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并沒有停留在這個情緒中,而是把這個任務當成了一次閱讀的機會,覺得特別幸運,多出了一個下午的閱讀時間。當天的表現也正如自己所料一樣,完成了一本故事書的閱讀。換個積極的方式思考,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體驗。
2、共情能力的建立:
STEP 1:積極傾聽別人的意見開始,不插話。
STEP 2: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時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別人的講話內容,而不是加以批判。表達尊重的話術:我明白這為什么說得通了。我理解為什么我的話會讓你這樣想。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人們身體語言的變化--坐得更直,身體前傾,表現得更加積極和活躍。只有真正學會傾聽他人,不插嘴,也不作武斷評價,才能公平地評判他人的能力。
【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自己在共情能力特別缺乏,與同事溝通過程中,往往插嘴,想要立刻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表達出來的意見是雜亂無章的。那么我就可以參考作者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習慣清單,每天記錄自己工作中傾聽技能的表現,我的方式是:
STEP1 :每天工作開始之前,先告訴自己,今天我要好好聽別人講話--不插嘴,聽完同事的話;
STEP2:在和同事溝通中,保持微笑,盡量邊聽邊記,不懂的地方就等同事講完了再問。
STEP3:一段溝通之后,總結同事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想法;盡量學習一些溝通的話術,可以復聽一下喜馬拉雅的好好說話,建立自己的溝
通話語庫。(行動立刻建立)
3、三明治溝通技巧:首先真誠地對員工良好表現給出正面評價,然后以討論而非宣講的形式提出批評意見--因為意見不僅讓人看起來充滿善意和關懷,而且更容易讓員工聽取他的建議,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當自己沒能控制情緒的時候,需要盡快道歉并且負起責任。
針對耐心的儀式習慣:
面對壓力時念出“心平氣和”的咒語
腹式深呼吸,放松肌肉
將威脅變為機遇
用三明治技巧給出反饋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的思考與行動】對我的啟發是:當我面對波動大的情緒時,可以試一下腹式呼吸,這個是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先試一下。至于三明治的技巧,套路太明顯了,一個用的不好,就容易造成別人的反感,我還是盡量不用這個技巧,自己也是普通員工,這個技巧用不好反而會招致同事的厭惡。
DAY 3 2017-5-23
Part 4 體能精力--為身體添柴加火(Physical Energy:Fueling The Fire)
1、作者提出間歇訓練可以增大精力的容量,使身體可以承擔更多壓力,并且更加高效地回復。(精力消耗和再生都是活躍的生理過程)間歇式訓練包括:短跑,爬樓梯,騎自行車,舉重等這些能夠節奏性的提高和降低心率的活動都可以是間歇訓練。
【我的思考和行動】做了半年多的鄭多燕有氧,發現自己的精力并沒有提高很大,因為鄭多燕的節奏比較慢,可以給身體更大的舒展空間,所以每次做完鄭多燕的感受就是微微出汗,神經和骨架方面并沒有明顯的改善。看到本書的間歇訓練,其實就是通過高節奏來鍛煉,以后的運動計劃可以稍微調整,一周可以做1-2次的間歇訓練,跟著KEEP走,或者HIT也可以。
2、作者通過幾個案例的分析,有一個固定套路:
? ? ? ? ? ? ? ? ? ?解決方案
目標肌肉:?
表現障礙:
期望成果:
儀式習慣
按照時間點來補充體能精力
早餐,點心,午餐,點心,晚餐
同時其中有80/20法則的應用,如果你攝入的80%的事物都是健康而高效的,剩下的20%可以是你喜歡的任何食物。
【我的思考和行動】書中的套路是遵循提出問題--分析現狀--確定目標--建立現狀和目標之間的行動路徑,但是貌似缺少了反饋和后續的復盤跟進。而且作者說晚上8點半吃甜點,那一定是瘋了,大晚上吃甜點,不運動的話如何消化,晚上的時間就被自己消耗了,所以對于書中的內容還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作者的思考模式和情境。
3、作者舉的朱迪思的案例,可以套用在我的身上。
? ? ? ? ? ? ?解決方案
目標肌肉:自信
表現障礙:缺乏安全感,自卑
期望成果:拓展業務,相信直覺
儀式習慣
周一,周三9:00:給錢在課打跟進電話
周五14:00-16:00:語言課程
向所有客戶反饋真正的設計方案
這個案例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是朱迪思提出自己的問題,導師確認目標轉變心態,不擔憂別人的看法,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模式。朱迪思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是確定自己的看重的兩種品質--真誠和勇氣然后在生活中比照品質和自己的行為,發現自己并未踐行。原因是害怕被拒絕,從來不敢跟進客戶。所以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儀式習慣在周一,周三打電話給客戶,發掘潛在商機。用撥打電話來衡量自己的勇氣,而改變了以往用被回絕電話來評判自己成就。在給自己增加勇氣的同時,也真誠的面對周圍的人。
【我的思考與行動】突然在想最近自己為什么在工作中那么積極,原來是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從上周開始突然開竅了一樣,給客戶打電話跟進,雖然沒有成交,但是明白自己跟進的問題,從而改進。通俗的來講,最大的感受就是那句雞湯“你讀過的書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朱迪思的案例也給我一個新的行動方法,正苦于自己每天打電話已經找不到好的方法了,原來我并沒有結合學習。調整自己的方案:
(1)需要及時確認的當天必須在客戶的時差內打電話確認;
(2)周二和周四進行報價客戶的電話跟進;
(3)每兩天進行一次跟進客戶的學習,30min左右的文章閱讀。
DAY 2 ?2017-5-22
PART 2
1、分析羅杰的案例---生活單線化,精力低下,工作表現低落,迷茫無法自拔,一個小的觸動就可以讓他精神負擔加重。長時間工作,極少休息,即便休息的時候也不停消耗自己的思想精力,不給自己回復的時間。容易焦慮,易怒,自我懷疑。
【我的思考】分析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也是比較單線化的,工作-學習輸入。
狀態:精力一般,工作表現中等,迷茫的時刻經常襲來,一點小小的觸動就容易造成自己受害者心態的出現。我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狀態?個人分析是因為自己對于積累的短期效果期待過高。看到外界大家都用自己的技能獲得了金錢的回報,但是忘記了她們已經經過了長期的前期積累,而那段積累的過程是漫長的,我企圖用一點微小的積累去撬動整個價值鏈,導致了自己的焦慮。
PART 3 高效表現有節奏--勞逸結合的平衡
2、精力簡單的來講就是做事的能力。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力的消耗與恢復。情感的深度和適應力取決于外界交往的積極程度和內省習慣。思維的敏銳度會因為缺乏思維挑戰而減退。意志精力依賴于不斷溫習深層價值取向,為自我行為負責。節奏性存在于我們的基因中。
【我的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少注意到這三點。一直都是比較混沌的過日子,對于思維的敏銳度也只是被外界刺激過后反射一下罷了。對于意志精力,我從來沒有注意過,因為一直覺得自己很有意志,現在回想一下,其實自己只是在舒適區內特別有韌性,但當遇到外界變化的時候,不堪一擊。還是昨天的思考,需要明確自己深層的價值取向,那么如何把自己的深層價值取向挖掘出來呢,留給自己后續解答。
3、超量補償是提升肌肉極限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若現有的肌肉力量不足以達到要求,身體就會通過制造更多肌肉纖維來應對下一次刺激。針對精力管理也同樣的方式,通過超極限消耗精力并有效恢復,在各方面成長起來。重塑能力需要把自己再一次置于受傷的環境。只要恢復得充足,我們的極限都會達到新的高度。能力拓展的關鍵在于,既要超出日常的極限,又要定期修整恢復,二者兼備才能成長。
【我的思考】這段是要求我們在精力鍛煉的時候跳出舒適區,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區,也就是說精力邊界嗎?這點應用在自己的身上有點難,第一,跳出自己的精力邊界取決于自己改變的決心,第二跳出了舒適區,如果變化過大,一時之間找不到好的方式恢復,容易產生更加煩躁的情緒。那么我應該怎么做呢?
一、慢慢跳出舒適區,比如對于閱讀來說,以前的我是光看不寫,那么現在我每天進行三點的筆記總結,雖然自己感覺自己思考沒有深度,但是通過每周兩次的和伙伴的輸出進行學習,總結自己的輸出,也許我可以思考的更加有深度。
二、現在在慢慢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加快一點,面向目標,希望自己可以擴大自己的舒適區。
DAY 1 2017-5-21
第一章 如何做到全情投入
PART 1 什么是精力管理及如何管理精力
1、原文:全情投入的力量
管理精力,追求壓力,生活是一系列短跑沖刺,放松是有效產出的時間,目標驅動表現,依靠習慣,全情投入的力量
【我的思考】關于全情投入的新觀念,
“生活是一系列的短跑”--也就是說一個一個目標去攻克,設立階段性目標,并且在這個階段進行全身的沖刺。我的行動是:2017年的計劃中有日語考級計劃,那么我就在下半年6個月的時間,全力去做日語這一件事情,其他的所有學習事情都放棄。一次只做一個小目標。
“放松是有效產出的時間”--在累的時候,就主動進行休息,不要硬讓自己完成學習計劃,適當休息,恢復精力,才可以進行高效地學習。
“目標驅動表現”--目前用手賬做目標驅動以及可視化的處理,繼續堅持,形成自己的習慣。
2、原文:全情投入的四個原則
(1)調動四種獨立且相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
(2)時常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
(3)突破自己的慣常極限,模仿運動員進行系統訓練;
(4)建立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
【我的思考】建立自己的精力儀式習慣:
每天早起一杯水,慢慢喝,感覺水在身體里面流動,讓自己的身體打開,感知周圍的一切,最好是學習5min的早起冥想;
專注工作30min主動休息5min,工作60min后主動休息10min。每天固定的時間休息和起床。
3、原文:管理精力的三個步驟:目標-事實-行動
STEP 1 明確目標-如何依照我們最深層次的價值取向分配精力
STEP 2面對現實--當前你的精力管理情況如何
STEP 3 用實際行動縮小“現實的我”和“理想的我”
【我的思考】如何依照我們最深層次的價值取向分配精力,找到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前通過做測試,發現過自己的價值觀是健康,家庭和金錢,那么所有的核心都以健康為主,在保持自己健康的情況下做好家庭和金錢的工作。
面對現實--我目前的精力管理處于70分的狀態,也就是說因為工作不是很忙,所以基本精力不會耗費太大,而且做事有計劃性。
PART 10 TAKING ACTION:THE POWER OF POSITIVE RITUALS
付諸行動--積極儀式習慣的力量
1、人類行為只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我們是習慣的造物,因而偶們的行為有95%都是自動反應或對于某種需求或緊急情況的應激反應。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確保精力有效使用在當下任務;減少行為對主觀意愿和自律的依賴;將價值觀和目標感有效轉化為行動,通過日常行為展現我們最為看重的事物。習慣并不會妨礙自主性,而是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氛圍讓我們自由地發揮,勇敢的冒險。習慣可以保持生活的連續性,并且帶來改變。儀式為我們人生中的重大時刻賦予了不同的特別意義。精準的儀式習慣能夠抵抗壓力產生的精力分散和恐懼。精確性和具體性能將習慣于價值觀練習起來。僅僅構建愿景藍圖還不夠,只有時常溫習才能產生大的意志精力。比如文中的建立自己的晨間習慣--冥想或安靜地閱讀可以為一天定下良好的基調。如果這天遇到令人沮喪的情況,我就會回想早晨讀的內容。
【我的思考與行動】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清單和金句清單,每天早上上班前溫習一下,形成自己潛意識的思考,每天的行動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來行動。
2、彼得的工作儀式習慣延伸到我的工作習慣。
【我的思考】前期已經大概確認了自己的高效時間,現在是在確保更多高效時間的階段。早上8點到8點30選擇一些習慣性的打卡任務完成,給自己工作一個緩沖時間;8點30到11點30 之間確保至少2小時的專注時間,中間穿插10min廁所休息(因為身處狹小的辦公環境,廁所是最安靜,最獨立的空間);下午12:30-14:00為學習時間,也就是不專注工作;14:00-16:30專注工作時間。行動是5.31開始確保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專注工作時間,記錄自己的工作產出。這個行動對于自己不難也不簡單,早上的專注時間基本靠前段時間的練習,已經可以達到目標,現在其實只要建立下午專注工作的時間即可。
3、事前準備的習慣:“不做某些事”需要持續的自控力,尤其是面對原本的習慣和誘惑。為某一特定場合設計一種正面行為叫做“事前準備”,比如為了防止過度飲食,事前準備可以是:如果我感到了甜點的誘惑,就去吃一片水果。
【我的思考】學到了一個新方法,把“不做某些事”改成事前準備。針對現在的是“不在上班的時候做學習的事情,避免工作時間過度消耗”,改成,如果我感到工作無法出成果的時候,那么我就寫一寫工作的技能和感想的文章,那么我就會知道自己工作還欠缺太多了,必須專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