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沒有錢,才不去學習,恰恰因為沒錢,才更需要去學習!
每一個人都有理財天賦,但大多數時候,這種天賦,卻并沒有被開啟。今天,繼續踏上這條開啟財商的“行動之路”。
三、慎重地選擇朋友——關系的力量
說到朋友,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笑來老師對朋友的升級:
1.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溫暖的人。
2.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溫暖,讓我們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
3.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溫暖,讓我們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這里所說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時間、花精力主動聯絡,主動維系友誼。
4.朋友就是那些愿意與我交往,并且我也欽佩的人。
5.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時間與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兒的人。
這背后的升級過程:依附——獨立——共生。(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這里的共生指的是共同成長,不是武志紅老師說的那個“共生”。
其實,在笑來老師給朋友下的這個定義里面包含著獨立,只是我之前沒有發現。后來在看到《關系攻略》里,看到不要與不獨立的人做朋友后,我自己在這個定義后面備注了一下:且是一個獨立的人。
友誼和朋友,不是我們簡單的理解的那樣,也不是父母眼中看到的那樣,建立在攀比之上,看誰認識的人多。
朋友,是需要花費我們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的,而時間和精力恰恰是我們擁有的最寶貴的資源,而投資的本質就是交換,朋友就是時間和精力需要投資的地方。如果把朋友比作股票,就能很容易的理解,朋友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有成長性。
選擇某種有友誼,就是在選擇自己的成長環境。友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于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如果一段友誼,雙方不能成長,不是自己錯了,而是還沒有經歷“依附——獨立——共生”這樣一個成長過程(這就更需要努力了)。
再看看羅伯特對關系的要求:
1.不會把理財的狀況作為挑選朋友的標準。
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聽貧窮的或是膽小的人的話。
2.當有專家出來發聲時,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要去聽,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
3.交有錢的朋友,因為他們更接近內部。從他們那里能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4.身邊如果有一些冒險的朋友,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看別人冒險)
對比笑來老師的對朋友的定義來看,羅伯特的對朋友定義,這朋友應該理解是一種關系。在財商的培養中,這種關系的力量會起的巨大的作用。
如果不能準確、清晰的定義朋友的概念的話,我覺得對不一般人來說,很難做到克制知己,不被環境影響,隨大流,操別人的心。
最后,在選朋友這一點上,既然有了清晰、準確的定義,還是按照這個標準執行一下比較好。畢竟,這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未來的成長。
四、掌握一種模式,然后再學習一種新的模式——快速學習的力量
提到模式,我想到的是笑來老師講到的“個人商業模式的升級”。
想要實現財富自由,升級個人的商業模式是一種必然,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會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為金錢工作。但是,這種賺錢的模式不是長久之計,我們必須尋找更優的賺錢模式。
當然,在最初的時候,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然而,我們依然有機會在這種模式上給它升級,把一份時間賣出兩次,一份賣給老板換工資,另一份買給自己換得成長。也就是說,在為老板打工的同時,也為自己打工。
當然,這種模式還可以升級,我們可以從既為自己打工,變成徹底為自己打工。接下來,我們還要考慮,怎樣把一份時間賣出更多份?(寫作)最后,我們不但要把時間賣出去,還要學會合理的購買他人的時間,這就引出了創業和投資。(難怪笑來老師會說,一路成長的你,最終都會闖進投資這個世界)
你學習什么,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也就是說,你得注意你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如果你學習烹飪,你就會經常做菜。如果你不想再做廚師,那你就要學習其他的東西。
賺錢,也是這樣。大多數人一般只知道一個基本的掙錢模式,這個模式就是他們從學校學來的,就是為了金錢工作。(起床——上班——掙錢——支付賬單/平衡支票/購買共同基金——再去工作)
就像羅伯特說的,如果你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厭倦或者掙的錢不夠多,那么很簡單,改變你的掙錢模式吧。
邏輯非常簡單,學習新的賺錢模式,接下來付諸實踐。然后,再尋找其它模式,并實踐。實踐是最難的,在實踐上,可以參考笑來老師的“執行力”。
當進入投資這個世界的時候,我發現再多的知識也不算多,并且在這個世界里,所有的知識都在變動,在這個世界里,根本就沒有停下來這一說,而唯一的等待就是耐心。
在羅伯特看來,在今天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你學到的東西再多都不算多,因為當你學到的時候往往就已經過時了,問題在于你學的有多快,這種技能是無價之寶。
快速學習是一種能力,正所謂:學習學習再學習。當然,這也是有方法論的。
速成是不可能的,但是,快速入門是有可能的。
快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
1.掌握“最少必要知識”(“MAKE”);
2.馬上采取行動,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夠好的時候是否持續地做;
3.把注意力專注在改進之上。
總結:
借著《富爸爸和窮爸爸》這本書,算是又回顧了一下專欄的知識,當然也有新的理解。
知識送達本身并不是教育,這需要內化和生產。當然,前提條件是要有方法去踐行,從這個角度來看,笑來老師更是值得佩服,他就是專門研究這些方法的。
有了方法,就是要鼓勵大家去踐行。這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一步也正是許多人沒能做到的。但是笑來老師卻做到了,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我能不能照著做到。
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