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看到一位簡友說,他兩年讀了1000本書,我不禁開始算起來。1000/2/365,他每日要看1~2本書,讓我來讀,肯定是不行,不是謙虛,也不是能力不能所及,因為我發現自己越長大越對自己誠實。
誠實是難得的品質。
要說誰每日吃兩顆東北大棗,我肯定相信,棗子美味又營養,也許還可以治療便秘。可讀書不能囫圇吞棗。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2017年年底,我鄭重其事的定下了2018年閱讀50本書的計劃,在最后兩個星期,終于完成。
經過實踐,我深信以下兩點:
讀書不精度,某種程度上算不上讀書;讀書不記筆記,某種程度上也算不上精度。
(備注:有目的性的主題閱讀除外。閱讀高手已經在閱讀的第四個階段,可以獨立進行主題閱讀,這種情況下,一次讀同一類型的幾本書是很可能的。)
我在搜羅讀書方法時,也用過主題閱讀的方法,找了各位作者對讀書的看法,每本書都翻一翻,發現認真談讀書的書也不多。
如下圖:
只有一本,在kindle上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美】莫提默/查爾斯,這本是精度,并做了筆記。其他的,胡適談讀書,梁啟超談讀書等等,粗略讀之。甚至村上君的讀書之道,毛姆的閱讀教誨,也有一并參考。每次讀到關于閱讀方法的,一定會記在筆記上,以備完善自己的閱讀方式。
總之,粗略讀過的書,我并沒有算入已完成閱讀的書單。
下面是50本年度書單。
其中,貌似只有6本小說,然后是一些哲學書、散文、雜文,方法論的也有。
在選書上,我沒有什么特別的規則,唯一的規則是:有閱讀的意愿。
不喜歡讀的書,盡量不要勉強自己看。
最開始讀李笑來,也買了他在得到APP上的《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他是不提倡虛構類閱讀的,簡單來說,不讀小說,只讀類似《原則》這樣的成功方法論。
我開始也遵循這種建議,所以遲遲沒有讀小說的興趣,但今年讀完一些小說后,發現小說的力量之大,是方法論的書籍無法比擬的,它有精細的畫面感,有讓你體驗、觸碰的場景。
也許你會在看完一本偵探小說后,開始對生活的細節充滿好奇,這就是好的開始。
興趣才是閱讀的基礎。
當你在讀一本村上的雜文發出豬笑聲時,這種閱讀的享受將帶領你走得更遠。
我永遠相信,如果你開始愛上閱讀,唯一的原因是你真的喜歡上了它。
這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小建議,祝各位享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