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齋之南,便是未名湖。她安然地躺在燕園之中,周圍起伏的地勢與湖岸交接形成的流暢線條,將未名湖勾勒得如同一塊溫潤的碧玉。湖畔楊柳依依、曲徑通幽,則使她顯得更加淡泊寧靜。
未名湖被未名南路和未名北路合抱。
沿未名北路,便是第一體育館,體育館外形古樸端莊,典型的中國古典建筑,從外表看起來很難和體育聯系起來,館內倒是設施齊全,有室內籃球場、乒乓球場、跆拳道場等等,室外還有一個標準足球場及各種體育鍛煉器械。
體育館旁的攀巖壁是北大學生社團山鷹社的訓練地。從體育館往南走,可以看見路邊有錯落堆積起來的石塊,留神看會發現石頭上有字,標明了石塊的類型——花崗巖、玄武巖等,這些乃北大地質系的杰作。
02
由此右轉往南邊沿湖東岸,路左便是博雅塔。巍峨塔身與周圍松柏及波光蕩漾的未名湖構成燕園一大景觀。由于建筑方位巧妙,在校園內外、古樹之間,時見它的身影,更增神韻。
湖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來之筆,如今湖光塔影已成為燕園風景中不朽的神話,未名博雅,湖光塔影,已成北大的典型標志。
博雅塔南邊,便是湖的盡頭,右轉便是湖的南岸,沿未名南路直走,便是斯諾墓、花神廟、臨湖軒。沿路西去,便到鐘亭,向南轉彎可到六院、靜園草坪,進入教學區后,便是圖書館、理科樓群,大講堂、三角地、飲食一條街;再穿過宿舍區,沿五四大道一直走便是北大南門。
臨湖軒在未名湖南岸高地上,軒中紅柱藍墻灰瓦,院落小巧玲瓏,布滿竹林青草,顯得靜謐安寧。曾是原燕京大學校長、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住所,現在是北大校長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
03
臨湖軒西邊往南便是俄文樓小廣場。其上草坪平整,被籬笆條塊分割。小廣場南便是靜園草坪。靜園草坪是目前燕園內最大的草坪。草坪兩側的建筑是六處三合院落,稱為六院,地處未名湖之南,比湖北之四齋顯得小巧。六院在民國時是女生宿舍,同樣是取“水南為陰”之義,現今是燕京學堂的辦公地。
靜園往東,是新老圖書館。該館目前藏書近600萬冊,規模僅次于國家圖書館,是中國第二大圖書館,在亞洲各大學圖書館中排名第一。
圖書館面前的生物、文史、地學、新聞4座教學樓以圖書館中軸線為對稱,顯出中國建筑的風格。此四座樓和館南的哲學樓、北面的一教樓,以及東邊新建的理科樓群是北大主要的教學場所。
這里有無數的教室、實驗室,每學期開設幾千門課程。
04
圖書館旁往南,一條大道直達南門,這便是北大的主干道——五四大道。大道旁大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建筑,蘇式的樓身加上中式的屋頂,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沿五四大道走下去就是大講堂,全名叫做百周年紀念講堂,1998年為紀念北大建校一百周年而修建。
大講堂旁邊就是北大有名的三角地。從三角地再往西過去,就是北大的食堂區與商業一條街了。北大食堂眾多,大小食堂叫得出名字的就有十幾個。食堂里的口味匯集了南北各種風味。
連接食堂區域的就是北大學生最愛光顧的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有銀行、郵局、商店、超市、復印鋪、水果攤等,距離學生宿舍很近。這條商業街南邊是北大的宿舍區,穿過宿舍區便是南門。
05
北大校園占地很大,僅主校區便有270公頃,整個校園從功能和建筑風格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區:
---
由西門進去的風景辦公區,集中了學校的行政辦公機構,建筑風格以中式為主,風景集中于未名湖畔;
南門附近主要是生活區,集中了校內大部分的宿舍、食堂和店鋪,建筑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中蘇結合的風格;
由東門進去是教學區,大部分是教學樓、實驗室,建筑風格以上世紀90年代為主。
對于北大校園的這些地理位置的認識,實在是積十多年的北大求學經驗所致,因了這十七年來,無數次地走在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