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我挑選大學的時候,最看重的條件就是宿舍環境這項硬件。
所以每次看青春校園劇的時候, 我最在乎的,也是宿舍環境“貼合性”這個問題。
最近我有點心疼小仙女鄭爽了,原因是她的“住宿條件”越來越扎心。
這是鄭爽2009年在電視劇《一起來看流星雨》“住”的宿舍。
和我一起來畫重點,圖中的這個場景只是宿舍的客廳!我天啊,又不是“家里蹲大學”,怎么可以有客廳!
這是房間,當時鄭爽在艾利斯頓學院“住”的地方還是挺高級的。
貴族學校嘛,就是不一樣,一室一廳的構造。
不過鄭爽在劇中屬于平民等級,宿舍的裝修還是有所保留的。
你要是看了貴族住的地方,你才知道神馬叫做更高級。
到了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鄭爽由原來的兩人的“一房一廳”搬去了四人的“單間”。
沙發還是保留著,粉色的墻面以及地磚讓整個宿舍都充滿著青春少女的氣息。當然,這種美好的環境只存在與絕大多數的偶像劇里。
雖然是四人間,但是也沒有虧待鄭爽。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劇情需要,宿舍的正中間還放了一大張書桌供鄭爽玩游戲。
反正這種空間擺機位是絕對沒問題的。
到了2017年的《夏至未至》,鄭爽住進“床桌一體的4人間”。
宿舍儲物柜上還遺留了上一屆學姐貼的明星海報,這個小細節,還是挺處女座的。
人數沒有變,依舊是4人間,只是住宿的面積越來越小罷了。
鄭爽在劇中的越住越“現實”,差別這么大,鄭爽能受得了嗎?
影視劇的創作是帶有夸張的意味的,雖然是來自于現實生活,可是這種浪漫情節的創作是高于現實生活的。
影視劇要求的是好看,吸引人,并且帶有主題色彩渲染的氣氛。里面帶有的豪華場景,都是金錢堆砌出來的。
現實生活中,如果你也要想要同等的美好,要么左走去做夢,要么右走去奮斗!
幻想派給予了觀眾美好。
國產劇里面的校園生活為啥總像一碗速食面?
情懷不夠,幻想來湊,沒營養又容易餓肚子。
影視如鏡像,唯有與現實生活達成的高重合度,才能引起最廣泛的共鳴。
校園劇想要產生共鳴,必須要夠“現實”。
過于的美好,會模糊了事實,徒留下無盡的哀愁。
接下來,將進入拉仇恨系列的校園劇。
在《一起來看流星雨》中,男主角們住的宿舍快和教室一樣大了,合理嗎?
我只能說,存在既是合理的地方。
畢竟劇中的艾利斯頓商學院是一個貴族學院。
人家宿舍這么美,只是劇(貴)情(族)需要。
偶像劇中的大學寢室, 騙了多少還沒有來得及上大學的小姑娘們。
雖然《一起來看流星雨》取景于廈門大學,但廈大真正的宿舍根本木有劇中那么豪華。
大家看劇的時候,千萬不要想太多。
也不要再看影視劇的時候,把自己設想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
這都是沒有價值的,立足于眼前的實際,這才是生活。
影版《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大學場景比劇版正常多了,劇版那公主、王子屋超級像情景喜劇。
小說《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劇情本身就比較理想化。里面沒有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游戲中的樂趣與現實中的浪漫。
所以劇版在場景設計上會過于唯美,導致劇中的場景不那么真實。
可這又能怪誰呢,畢竟是偶像劇,唯美點更能撩動了少女心!
只是,很奇怪的是,我們一方面希望國產劇的場景可以打造的走心點,精致點。
另一方面,又覺得精制的場所不符合國情,覺得太美好的場景無法產生共鳴。
也許,國產劇一直不夠“良心”,是因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不得不承認韓劇確實制作精良。
從服飾到妝容、到場景、到音樂,讓觀眾可以感覺到劇組關注了每一個細節。
國產劇想要改良,總是不能關注了場景的打造,卻丟了畫面、劇本、演技等細節。
慣于在瑪麗蘇影視劇里談情,卻恥于在現實生活中說愛。
失真的落差,誰愿承受。
影視劇的創作和生產,即是意識形態的集中反映,也是審美活動的重要載體。
現在很多的校園劇都打著“懷舊”的旗號在拍攝,但本質還是逃脫不了“偶像劇”的宿命。
影視劇里的世界是為了滿足了觀眾的各種想象而存在的,必要的美好可以給觀眾對生活有更多的期待。
偶像劇版的校園生活雖然能短暫的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但難以讓觀眾感到回味無窮。
現實派給予了觀眾真相。
不是所有宿舍都像偶像劇里一樣,為了滿足觀眾的幻想,不接地氣。
有時候,真相即使殘酷,但貴在真實。
接下來,我要請大家吃“現實派”了,麻煩張大嘴。
在電視劇《何以笙簫默》中,趙默笙的宿舍取景于上海師范大學的南大樓。
宿舍里面是上床下桌的布置,環境挺有真實感的。
而何以琛住的宿舍,是上海師范大學的北大樓68號。
相比女生那邊,男生這邊就是上下鋪的布置,你是否會覺得不公平呢?
但現實中,上海一些老校區的宿舍確實存在這種情況,此處可參考“城中村”的出現的原因。
哪怕同是女生宿舍,都有上下鋪和上床下桌的區別。
在電視劇《遇見王瀝川》中,謝小秋的宿舍的確夠接地氣。
木質地板和木質的上下鋪,這些裝修不算高級,但溫馨舒服,即使距離真實的宿舍還有一點兒差距。
不是所有的校園劇都像偶像劇一樣,畢竟現實中的女生宿舍才不是一塵不染的公主房。
但影視劇卻有一個怪象,場景丑一點就會被觀眾批成“窮劇組”。
說真的,好看的影視劇并不在于有多大的投資,而是在于每個演員都認真付出!
網劇《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是在我們上海大學拍攝的,劇中的場景堪稱是各種亂。
陳曉住的宿舍,是那種走廊處處掛著衣服,臥室里散落著臭鞋子的宿舍。
劇中的場景走的就是現實主義路線,盡管粗陋雜亂卻很有人情味,讓觀眾可以快速的入戲。
亂亂的,才是青春的模樣啊。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描述的是90年代的大學。
這位溫潤了時光的白衣少年在宿舍追憶過往的情節,也很戳觀眾的淚點。
蚊帳架子綁在床上的這個場景,是不是好像小時候爺爺奶奶家里的有的樣子。
陳瑤的宿舍中出現的“加強版”的亂,就很讓觀眾信服。
簡略樸素的上下鋪,充溢文藝氣味的規劃,很契合影片的布景和時代。
當然,你的宿舍環境再怎么不收拾,也不比劇中的場景還要亂吧。
很久很久之前,我們校園劇還是質樸的“小姑娘”。
《十七歲不哭》是1988年播出的電視劇,就是在北京市第九十四中拍攝的。
那時候的郝蕾和李晨是真的嫩啊,他倆那時候才20歲。
那時候的電視劇還很干練,只有10集。
那時候宿舍的標配就是熱水壺,在開水房排隊是每日都要做的事情。
有著年代感的影視劇的,觀眾的共鳴會更多一些,拍有年代感的影視劇也能更快的觸達觀眾的內心。
拋開談情說愛,我也想在校園劇中尋找青春的模樣。
只是,不知道從什么起,我們的校園劇劇悄悄的變了味道。
你想要在校園劇看到真實還原的情懷,還是時尚又時尚的超前?
當然,無論怎樣的選擇,都不能一桿子打死一船人。
場景的變化,與拍攝的時代有關系,與制作的劇情也有關系。
我們總是懷念著以前的青春,卻不允許出現的青春過得比我們好。
時代不管如何改變,影視劇的制作能夠與劇情完美的貼合就好。
影視劇畢竟來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啊。
只求影視劇經過了藝術加工,能夠突出真、善、美的東西即可,場景什么的都是入戲時營造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