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這周我看了什么
看了這些東西:
01
Empathy,同理心或叫共情,是一種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認識到別人正在經歷的情緒的能力。它是一種給予、獲取他人情感,產生共鳴與理解的重要工具。對于設計師而言,通過同理心感受和發現用戶真正的需求,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基礎。
同理心往往會受到個人認知影響而產生偏差,要獲得用戶真正的想法,就要放下自己的刻板印象,提出適當的問題,并認真地傾聽和理解用戶的反饋。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構建同理心:
A.觀察用戶的行為、表情、肢體語言。
B.用戶訪談,引導用戶講故事。
C.將自己的想法與用戶溝通,獲取反饋。
D.構建同理心地圖。
E.利用故事板解用戶如何使用產品。
F.人體風暴。直接體驗用戶面對的周遭環境。
02
設計是理性的,我們需要通過相關指標的標準,來對設計進行客觀的評價。一個理性的設計過程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本文以QQ閱讀包月活動為例,介紹了如何將該流程運用在設計中。
A.明確需求和目的。與需求方溝通產品目標,形成可量化的評價指標。指標:在活動頁面增加X萬包月開通人數。
B.指標拆解為設計目標。畫出用戶開通包月的操作流程圖,得到影響包月開通的三個關鍵點:活動頁、包月按鈕、支付過程。
將關鍵點與流程進行公式轉化。找到下面三個關鍵要素(紅色字體)。選擇任意一個作為設計目標。本文以提高包月按鈕點擊UV為目標。
C.以目標為導向設計。將用戶按照身份(新老、付費與普通)和閱讀行為(本地與付費書籍)進行細分。分析不同類型用戶付費的動機。
D.設計方案。
針對包月用戶:突出獎勵與優惠,告知現在包月更實惠。
針對非包月用戶,有閱讀行為的,拉取正在閱讀的三本書,告知開通包月免費讀‘沒有閱讀行為的,摘取閱讀榜前三本書,告知用戶免費與獎勵。
E.分析數據,檢驗目標是否達成。
03
用戶引導能夠降價用戶的學習成本,全其迅速上手使用產品新功能,告知其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減少用戶時間和精力的消耗,提升產品體驗的愉悅度。
用戶引導三要素:目的、用戶、場景。考慮不同用戶、不同時期、不同狀態下用戶引導應該如何設計。如高級功能的引導不應在新有戶早期使用時出現。
選擇恰當的用戶引導觸發點。是打開程序時?到達特定頁面后?操作了某個功能?在某個時間點觸發?
引導的類型可分為四類。信息提示類:常見有小紅點、未讀提醒、更新提醒等形式。功能提醒類:提醒用戶使用某功能。如微信的圖片預知功能。操作引導類:強制性的操作引導內容包括注冊、認證、激活等;非強制性的引導內容如完善資、添加好友、分享轉發等。內容推廣類:就是一些廣告活動推廣。
引導的形式有:引導頁、toast提醒、頁面遮罩、氣泡浮沉、嵌入式、操作示意、互動式引導(下拉刷新)、彈窗、激勵引導(任務/榜樣)、自體變形(引起關注)。
喜歡的設計
下圖分別是易信和微信的掃一掃界面,二者都有照明的功能,但易信的照明功能是做成了一個按鈕放在取景框下方,而微信是基于情景感知進行提示,當檢測到畫面亮度較暗時,才會出現輕觸照亮圖標,保證界面的簡潔,同時忽然出現的信息也更易獲取用戶的注意,讓用戶感到設計的貼心。
總是忙忙碌碌,一周過去卻不知干了什么。所以開辟了這個一周閱讀的欄目,總結與分享自己一周內的看過的文章、喜歡的設計案例等。點擊文中的藍色字體可以跳轉到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