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二次讀李笑來老師的《與時間成為朋友》,當再次看到這句話———越是勤奮的人越輸不起,越輸不起的人越勤奮,心里一顫。
勤奮,我曾在一段愚蠢的歲月中是很鄙視這個詞語,因為它在我心中意味著笨拙地前進。那些人那么努力,也沒見他們做出什么名堂,而我,我的哲學論是:不用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做那么多繁瑣的任務,不也是跟他們一樣嗎?他們沒比我強哪兒去,我也沒差到哪里啊。
現實終究給了我們一記記耳光,告訴我們勤奮的意義。
那部分勤奮的人,在當時的我看來略顯笨拙,可是越往后的時光,他們的優勢就逐漸凸顯出來了。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勤奮的歲月里,他們最終都克服了他們在學習中遇見的各路困難,克服了人性的一大弱點——懶惰,擁有了一種極為可貴的品質——持之以恒。他們以各樣的形式,以各異的面貌,走上了屬于他們最好的路程。用笑來老師的話,他們就是這樣“摸著石頭”漸行漸遠,最終也過了“河”。
而我,那個做什么事情都求方法,找捷徑,就想少點努力的人,終究還是沒有在任何事情上做出很令人滿意的作為。
然而,我終究明白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之間產生差距的因素是一個人勤奮與否。勤,確能補拙。既然明白了,痛定思痛,我便開始刻意培養我勤奮的品質,以求以后我不再在這方面吃虧。
對了,有一句話,至關重要,與各位共勉:
奮斗就是每一天都很難,可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奮斗就是每一天都很容易,可一年比一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