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人物,大夢想
昨天與一位舊友吃晚飯,她和我說:“我現在很想賺錢,希望未來3年可以賺100萬,然后去紐約讀書?!?/p>
說真的,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她是一個性格獨立的女生,在大學為了“詩與遠方”休學1年,去東南亞游歷3個多月,回國后去學習、接觸各種自己喜歡的東西。畢業后在外貿公司做了2年多,拿著月薪10000多的薪酬卻依然辭去工作,轉而學習自己喜歡的室內設計?,F就任于一家創業型公司的設計項目對接負責人,拿著比前一份工作低一半的工資。
我很驚訝問她:“這么底的工資,你是怎么想的?”
她咽了口水,說:“工作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機遇與成長,更多的是未來的價值。”
“你是不是傻?”我猜很多讀者都與我的第一反應一樣。就她現在的情況,憑什么敢說未來3年可以賺100萬?你有實力嗎?你有背景嗎?你有好的平臺嗎?
可是,當我冷靜下來思考后,我發現:其實并不是做不到,而是她的做法太過冒險。或者說我自己并不愿意去接受她的想法,畢竟人類的天性都是喜歡同類人,生怕別人與自己不一樣。
心理學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你發現身邊有這么一個奇葩,她的想法與作風都與自己不一樣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想滅了她,而不是去理解、支持他。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大家都是一樣的,才會覺得有安全感。
很愧疚,因為我昨晚差點把她滅了。
02
復利
不過她的這句話,倒讓我想到了1個數學模型:復利效應。
成甲在他的著作《好好學習》中,也提到了一個“復利”的{底層規律}?!皬屠痹洷粣垡蛩固狗Q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前七大是:埃及吉薩金字塔、奧林匹克宙斯巨像、阿爾忒彌斯神廟、摩索拉斯陵墓、亞歷山大燈塔、巴比倫空間花園以及羅德港巨人雕像)
你或許聽過這個名詞,或則沒有。但你一定聽過這個故事。舍罕王打算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爾。國王問他想要什么,他對國王說:“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里,賞給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里賞我2粒麥子,第三個小格里賞我4粒麥子,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請您把擺滿棋盤上所有64個格子的麥粒,都賞給您的仆人吧!”
國王發現當他真的按照宰相的要求去搬麥粒的時候,就算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麥粒都拿來,也滿足不了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麥粒到底是多少呢?總數為:1+2+4+8+……+2?3=2??-1=18446744073709551615(粒),也就是1844億億!
這就是“復利”的神奇之處:在剛開始的時候,復利效應是很微弱的,不易察覺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產生非常驚人的效果。這個復利效應,用數學公式表示便是:??=??(1+i)?。
其中,??代表終值(future value); ??代表現值(present value); i 代表利率;n代表計息期數。
別走,今天并不是讓大家重溫枯燥的數學知識,而是想讓大家用數學的思維去認識生活。
我知道大部分人對這個公式最直接的了解便是存錢的過程:今年存1萬元,每年收益10%,利滾利20年,我就發財了。不過很多人可能存到第二年第三年就發現:怎么才這么一點錢,也沒啥效果啊,慢慢就放棄了。
可是,為什么愛因斯坦會說復利是第八大奇跡呢?為什么查理·芒格在提到普世的智慧時,第一條就是理解“復利”呢?難道復利真的就是作為一個用在投資上的數學模型而已嗎?
答案顯然不是。
03
復利的本質
那到底什么是復利呢?成甲認為:復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生活中,但凡符合這個規律的事情,都可以視為“復利效應”。
然而,對于復利效應,很多人都只是喜歡“事后”拿來理解??墒牵瑸槭裁创蠖鄶等撕苌倌苡幸庾R地將“復利效應”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呢?我想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看作一個精確的數學模型了。然而,對我們認識世界而言,數學應該是一個思考的工具,表達的工具、而不是計算的工具。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需要記住: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利滾利”,用圖像展示便是一條經過一段時間后徒步上升的曲線。
這種效應你可能都知道,也嘗試實踐過。但很多人都還沒等到上升的轉折點都已經放棄了。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用數學里的一個模型來解析就是:“冪率分布”效應。
這個分布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不過沒關系,你一定聽說過二八法則(一樣的邏輯)。正是因為堅持的人很少,才導致成功的路上并不擁堵。也就是為什么20%的人會掌握了80%的財富。排名前20的微信公眾號占據著80%的點擊量,而排名后80%的公眾號直占據20%的點擊量。(再次真的要感謝各位讀者點擊閱讀本文)
很多人會疑惑:“我怎么知道要多久才可以去到轉折點,咸魚翻身???”
這個問題問得好!用成甲的話來解答就是:“當你觸發臨界點的時候,就是你翻身的時候!”
什么意思呢?還記得前面講到影響復利的2個因素嗎?“利率”與“執行次數”。
所謂利率:就是做A導致B后,B對A能夠有多大的強化作用,就是公式 ??=??(1+i)? 里面的“i”。舉個例子,2.11??-21??=1.654299978394 x 1023。我們每次加強因素只差5%,但重復了100次之后,結果之間的差值會大到1023的數量級。
而“執行次數”就相當于公式里面的“n”。也就是說,重復1-2是看不出明顯效果的,但是重復100次,100次之后,就會有驚人的變化??涩F實總是符合“冪率分布”的,這也印證的故人的一句話:奈何總是事與愿違?只因能夠堅持的人真的不多。
現在,讓我來含淚談談做公眾號這件事吧。截止今天,是小編堅持寫作的第51天。之所以會堅持,也是因為當初看到了這個效應,知道做公眾號也是符合“復利模型”的。
就像其它小編一樣,我們每天寫一篇文章,傳播給讀者(你們),一部分人分享出去(你會分享本文嗎?),就帶來更多的閱讀量。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分享”這個行為,我知道,只有內容足夠好,你們才愿意分享。所以,對于我來說,真正要做的就是把文章的質量做好。(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
這個模型的“利率”就是:有多少人愿意去分享。而執行次數:就是每天的推送次數。(小編堅持了51天,也沒有遇到轉折點,我這條咸魚,還有多久才可以翻身啊)
我有時候也會在質疑:我會不會一直堅持寫,但是始終等不到翻身的那天?在我迷惘的時候,成甲告訴我:“只要堅持提高利率(寫高質量文章)與執行次數(發布數),那么就一定會翻身?!编?,之前的自己只在堅持執行的次數,并沒有提高利率,難怪自己翻不了身。
04
如何用“復利”的思路去賺100萬呢?
其實,做公眾號與擴展人脈、投資、賺錢以及你想提升某個技能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那我們現在就來談談文章開頭提到的我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舊友,她如果想從一個月薪3000的職場小白,3年內賺100萬,如何實現?
方法一:她有足夠的本錢,例如50萬,用復利的思路,拿去投資、做生意,3年內賺100萬基本沒問題??上B5萬都沒有,這個方法看來行不通。
方法二:她長得漂亮,用復利的思路,3年內嫁個有錢人,100萬輕松到手??墒俏矣X得她在利率(美貌)這個方面本身很難提高,就算執行次數(找的人數)再多,也很難,好像也行不通。
方法三:中彩票。這個用概率論理論來解析,就算她在3年內每天不斷買彩票,也很難中獎,因為她每次買彩票的中獎概率(利率)都是一樣低,并不會隨著你買的次數(執行次數)越多,中獎概率就越高,看來這個方法也行不通。
方法四:堅持兢兢業業工作(利率),期待3年(執行次數)后工資卡內有100萬。以她現在每月3000的工資,就算不吃不喝睡天橋,3年后也不到11萬,簡直癡人說夢啊。
方法五:好好做一條“咸魚”等待翻身。她現在正在持續不斷的學習室內設計,堅持每天發布室內設計的文章,結合公司的實際工作,每天提升自己的專業設計能力,堅持3年后,讓自己成為室內設計行業內的“牛人”,實現年薪100萬。
我看這是她唯一的方法。因為她每天保持高質量設計類內容的學習(輸入)與發布高質量的文章(輸出),就是將利率提高,而堅持3年,每天花2-4個小時(執行次數),3年后的她一定會變得非常厲害。
就算她3年后未能實現年薪100萬,但是如果可以達到年薪30萬,40萬,甚至50萬,與剛剛開始相比,何嘗又不是一種成功?
好,現在真正的問題才出現:她敢這樣做嗎?敢,這個妹子對自己真狠,她已經在做了。那么,你呢?你敢嗎?
我們聽過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為什么?我們明明知道,雖然這條路沒人走過,但“GPS”顯示:只要往這條路堅持走3年,一定會到達我們想要去的遠方。為何我們心中還有顧慮,一番焦灼之后的決定,還是選著一條早已被無數人踏平的道路?要命的是這條路的目的地,根本就不是我們的遠方。
對于屌絲,對于出身寒門的子弟來說,根本沒有輕輕松松就可以逆襲的說法。因為從一個階級跨越到另一個階級,從來都是極小概率事件。加上現在又不是亂世,根本沒有亂世出英雄之說。要想翻身,就要問問我們自己,到底敢不敢狠下心。
今晚話題:
你想用“復利效應”,達成什么樣的夢想?
#無戒365天寫作挑戰營 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