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李白。眾所周知,他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的那些眾多“羅曼蒂克”的詩,也為他贏得了“詩仙”的美譽。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在他60歲的漫漫人生路,他的詩風始終如一。年輕的時候浪漫旁人還能理解,當他邁入不惑之年,甚至已知天命之時,仍然保持著年少的風采。有些人因此笑他,笑他永遠長不大。
高層之爭站錯隊時“長不大”,入獄時“長不大”,被貶時“長不大”,抱負破滅時“長不大”……是的,他確實沒有“長大”。
你知道他被赦免后說了什么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還是“長不大”。
但我們再仔細地想想,他真的長不大嗎?有位友人曾和我說過,他見過很多黑暗,但仍愿意相信世上還有光明的存在。李白也同樣如此,在看破了人間的種種不堪和丑陋后,仍然熱愛生活,他對于生活的那種熱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就像是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中的他熱愛生命一樣熱愛著自己身處的這片天地,縱使這天地不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縱使這天地不像武陵人找到的世外桃源那般美好,縱使這天地比蜀道還要難走的多。
這就是打造了半個盛唐的李白,這就是叫高力士捧靴的李白,這就是那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少年。面對楚狂人的燦爛笑臉,我們又怎么笑得出口呢?
縱觀歷史,能像李白這樣保持童心的人,有幾個?能像李白那樣面對深淵,依舊保持微笑的人,又有幾個?
屈原?面對楚國在歷史長河里的消逝,他選擇了跳江自盡。
竹林七賢?他們面對改朝換代選擇了消極避世,借酒和五石散來麻痹自己的神經。
西楚霸王項羽?雖有舉鼎之力,面對失敗,他選擇了自刎于烏江邊,與江東子弟和自己心愛的人死在一起。
王靜安?他用沉于昆明湖來表達心中的痛苦。
海子?詩中以夢為馬,但在心中的田園世界破滅之后,選擇臥軌自殺……
從古至今,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李白的難得可貴。他已“羽化而登仙”,我們只能豹窺一斑,鼎嘗一臠,借余老先生的詩歌尋找李白的蹤跡了。
到了21世紀,有些人認為自己比古人厲害多了,把傳承許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拋之腦后。殊不知,我們面對的是“變化”更加劇烈的風云時代,我們的初心又能保持多久?友人說過,他感覺到,自己的心變得越來越硬了。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曾幾何時,面對倒地的老人,天真的我們樂于伸出援助之手;曾幾何時,面對惡勢力,天真的我們敢于直面他們;曾幾何時,面對名利,天真的我們只用正常手段得到它們……那現在呢?
時代其實一點都沒有變,變化的只是我們的心。不忘初心說著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都明白。但縱使如此,人們總是祝愿著自己和別人: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簡寶玉寫作群日更打卡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