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櫻桃花兩首:櫻桃花下送別君,千枝萬片繞林垂
“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唐朝元稹《櫻桃花》
唐朝早春時候,梅花和櫻桃花廣泛園林庭院栽培,兩種花都好看,而且櫻桃樹比梅花高大壯觀,且櫻桃結果較早,為早夏名果 ,兩種花樹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都高。早春花事,是從梅花看起,櫻桃花,桃花,李花,梨花,杏花次第開放。
櫻桃花比梅花樹木高大,喜歡筵飲春游的人自然不會錯過櫻桃花賞,白居易的好友舒員外有櫻桃島,年年花事必請白居易做客。在達官貴人,乃至寺廟當中,都有特意栽種的櫻桃樹,成為早春美麗的景觀。
元稹這首櫻桃花,寫的是庭院中櫻桃花開的早春麗景。特別適合慢讀和回味。
“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
這是鏡頭由微而外,眼前是一枝兩枝的櫻桃花開,然后鏡頭拉遠,原來是一棵茂盛的櫻桃花樹,花開千朵萬朵。櫻桃開花比梅花輕盈繁茂,是傘狀花序,這就使花期的櫻桃花搖曳而嫵媚。雖然沒有梅花的莊嚴,但是別有一種屬于自己的輕盈和活潑。和梅花比起來,櫻桃花才是不知道冰雪的春風之花,嬌美輕盈。
“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
那么鏡頭再遠一點,就可以看到整個花樹。現(xiàn)在是一樹繁花盛開,眼前春色自然勾動最美麗的回憶。那櫻桃花下的地磚上,曾經站立過摘花的美人。
那么櫻桃花有什么特點呢?這種早春之花非常嬌氣,沒有太陽的時候會合上花蕊,有太陽的時候會打開花瓣。但更重要的一個特征是邊開邊落。
小美人一定年齡不大,為了這美麗的櫻桃花,去踮著腳摘花枝,結果花瓣紛紛揚揚。
這里的紅似火不是說的櫻桃花,是說女孩子春天的石榴裙,又叫女兒裙,是唐朝流行的裝束,那飄飛的花瓣,在女孩子靈動的摘花過程中落在了紅色的裙子上。女孩子婀娜活潑,那風中的紅裙像燃燒地火映在了元稹的心中。
戀愛中的人,記得一些細微的細節(jié),比如花枝,比如紅裙,比如那天美麗的陽光。這就夠了。這是元稹記憶里最美的畫面,關于愛,關于美。
元稹的關于過去的記憶里,都少不了花的背景,而且都是這種早春之花。《鶯鶯傳》里是同樣色彩的粉白的杏花,老了之后也說自己“取次花叢懶回首”,而且中年感慨“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須是少年看。看看老大折花樹,未折一枝心已闌。”
那么這個他內心最為惆悵的櫻桃花下的女孩子是誰呢?
元稹和白居易一樣少年喪父,一個人肩負了家庭的期望,考學做官,他雖然十五歲就以明經登第,但是和進士來比,明經就是水貨文憑,雖然有了做官的資格,但是當時人多粥少,等于白考,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考進士啊。
但元稹已經二十一歲了,正是青春年華渴望愛情的時候。這個時候他青春之心,寂寞之眼,遇上鶯鶯小姐。鶯鶯是個十七歲的少女,穿著家常的衣裳,那種天真羞澀擊中了他。
那么對于這個女孩的回憶也在這樣一首櫻桃花的詩里,她是那樣的美,在花樹下,那裙子激起的是他火紅的熱情吧。這是元稹的愛。
但年輕時候的元稹一方面渴望愛情,一方面又故意游戲人生。因為他的目標何其遠大,做官,有前途,結果辜負了這個女孩。
但是自己的感情是不會騙人的。多年后他帶著矛盾的心理寫下《鶯鶯傳》,他不僅辜負了女孩的心,也辜負了自己的青春。當名利什么都有了的時候,你才發(fā)現(xiàn)錯過的是自己最純潔的愛。
元稹很少寫櫻桃花或者這種類似的早春之花,花影之美,或者是他年輕時候不懂珍惜的悲哀。但是他給白居易,這位終生的男性朋友,寫了一首《折花枝贈行》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后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白居易是元稹的同事和大哥,兩個人知無不言,自然互相感情上的事也是洞悉的。元稹用櫻桃花送白居易,是表明自己雖然辜負了一個女子,但是自己的心卻是長情的,他不會再辜負生命中的友誼。如果他曾經辜負了一個女子的心,讓她凋謝如櫻桃花落,那么這次,他作為一個守望者,堅貞守望一段友情。
這中間的深重,白居易當然懂。作為友誼來講,元稹真是好運氣,他們做到了終生扶助打氣和守望,度過人生一個又一個沮喪的路口。
那么唐朝的櫻桃花是不是流傳到日本的櫻花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當時日本學習唐朝是全方位的,自然櫻桃花也帶去了日本。只是還有一種中國山櫻花,也同時傳到日本,這是日本現(xiàn)在大部分櫻花的源頭。山櫻花更合適日本海洋山地氣候,樹木更為高大和絢爛。
所以櫻花是原產中國的,有櫻桃花,也有山櫻花。而唐朝女孩子櫻桃花中的靈動更加青春自然。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