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法】博馬舍
? ? ? ? 冬至日,我的朋友圈被湯圓和餃子刷屏了。
? ? ? ? 這股熱潮從前天晚上開始,持續到昨天晚上十點仍未結束。和以往相同的,是節日的應景和祝福;不一樣的是,這次刷湯圓的人絕大部分是我的同事。一向懶于迎合的我也破天荒地追隨了這個潮流,在一天內發了兩條與此有關的朋友圈,并在各個相關群里附和留言。因為,這是我們學校第一次請全體師生吃湯圓。
? ? ? ? 那些或直白或婉轉或實錄或抒情的記錄里,是眾口一詞的欣喜、贊嘆和感激。我也不例外。我們都樂見這樣的善念和溫情,愿意不吝言辭地贊美它、傳播它。我們相信這是正能量。
? ? ? ? 然而,正能量只能依附于這種美好的事件上嗎?如果事情不那么完美,甚至有著明顯的缺憾,正能量該如何藏身呢?
? ? ? ? 事實上,收到湯圓的消息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終于有點溫暖的感覺了”。在物價如頭發瘋長而工資似眉毛不長的今日,在上有老下有小外加一群學生的中年,我們是否可以批評某些不盡如人意的現狀?是否可以抱怨生存艱難的切膚之痛?
? ? ? ? 我想起法國作家博馬舍的一句話:“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當我們批評你,不是因為不屑,而是因為在乎;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期待你更好。
? ? ? ? 正像一位同事曾經在發完牢騷之后說的:“我怎么可能不愛校?我把我的青春都獻給他了!”
? ? ? ? 如果贊美可以動聽,批評又何妨尖銳?
? ? ? ? 另一件小事:
? ? ? ? 學校調整了課間跑操方式,有學生在朋友圈發牢騷,用“弱智”“絕了”這樣的詞匯嘲笑學校“好好的跑道不跑,非要讓全校在沙地上跑得塵土飛揚”的做法。一位老師看到了,留言痛罵其“出言不遜”“毫無教養”。
? ? ? ? 我理解這位老師愛校的拳拳之意和恨鐵不成鋼的良苦用心。但我也感到深深的缺憾。
? ? ? ? 因為言辭太激烈了嗎?
? ? ? ? 可是,誰的青春不張狂?那份毫不留情的嘲諷里,究竟荷爾蒙更多,還是絕情更多?
? ? ? ? 后來,我進行了小范圍調查。對這種調整,有人認為非常有趣,因為路線變化多端,跑起來不累。這種肯定無疑是一種合理的評價,是令人欣慰的正能量。但是,撇開措辭不談,上面的批評是否也合情合理呢?不跑跑道非跑沙地是否確實存在邏輯漏洞?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 ? ? ? 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容忍這種詬病?
? ? ? ? 也許因為我們覺得他們理應更有涵養、溫和周致,事實卻沒有。他們需要學習。
? ? ? ? 那么,當我們用同樣嚴厲的措辭果斷地予以反擊時,我們給他們示范了什么?是有話可以好好說,還是有不滿就要激烈地表達出來?
? ? ? ? 捍衛師道尊嚴,是否可以有另一條路?
? ? ? ? 我想起最近親見的一些事。
? ? ? ? 一個朋友,大齡青年,終于談了一個滿意的對象。回家把二人聊天的某些內容和母親分享。因為表達了對對方儲蓄不夠女方家鄉一般聘金風俗的擔憂,母親勃然大怒,表示即使將來結婚也要與之老死不相往來。
? ? ? ? 一個孩子,母親告訴他一個秘密,叮囑他不能告訴班級任何同學。次日,孩子去校外學琴,將其與鋼琴老師分享。母親勃然大怒。
? ? ? ? 這些我愛的人啊,當她們在狂風暴雨中飄零,我也感受到深深的無助和委屈。事實是,那位朋友不知道談情說愛和談婚論嫁的界限在哪里;那個孩子并沒有違背“不告訴同學”的約定,只是他的思維水平還沒有成熟到足以統籌全局、預防萬一的程度。
? ? ? ? 在我看來,與其苛責他們的錯誤,不如想想:他們因何犯錯?(故意還是無意?無知還是絕情?)這其中是否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我們的失職?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是否欠他們一份溫和的容納、有效的指點和正向的示范?
? ? ? ? 我想,這正是作為一個教育者(老師或者家長)的艱難之處:我們既要有足夠的胸懷去涵納別人的批評、別人的錯誤,又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正視自己的不完美,找出問題,想出對策。
? ? ? ? 行文至此,我想特別聲明的是:我對文中提及的人沒有任何偏見。相反,我尊敬他們。我只是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更好。
? ? ? ? 作為一只典型的老鷹(PD術語,詳見《正面管教》系列書籍或課堂),我對批評和指責有著本能的抗拒,我也常常墮入上述泥潭中無法自拔。所以,謹以此文,為自己或任何同道者警醒。
? ? ? ? 我相信:允許批評,允許犯錯,便是放過苛責自己,允許自己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