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課程改革的價值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完整的人格。基礎教育課程力圖培養“整體的人”的目標;構筑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恢復個體在支持生成中的合法身份;創建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
? ? ? ? 一、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
? ? ? ? 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構成人的整體性存在。什么知識最重要?學術性知識所引發的非學術性知識對成長中的孩子最重要。所以課程建設要關注學生個體的理解、想象和創造。
? ? ? ? “整體的人”的發展首先意味著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展。國家課程標準是對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結果所作出的最低限度的、共同的要求,并不規定課程的具體內容。只有當知識學習與學生的經驗融化在一起,知識才能與個體發生意義關系,對于個體生命的建構發揮作用。其次,國家課程標準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同等著的目標維度加以闡述,承認過程本身不僅有手段性價值,也具有目的性價值。這對學生的精神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 ? ? ? “整體的人”的發展意味著個體、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新課程首先有一種整體主義的觀點從三大關系上規劃培養目標,即學生與自我的關系 ,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 學生與自然的關系,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主性的和諧健康的發展,從而培養人格的統整的人。
二、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 ? ? ? 生活的世界保持著目的意義和價值的世界。生活世界的理念對于教育的啟示在于:教育是發生在師生之間的真實生活世界中的社會活動,生活世界使是教育發生的場所,學生的體驗和經驗的構成了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義得以構建的場所, 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歸才能體現教育意義的真諦。
? ? ? ? 回歸生活的課程就是要實現課程的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和嚴密性。
? ? ? ? 課程改革發展綱要中強調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以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
三、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建構
? ? ? 個人知識又稱為默會知識 。新課程要求在知識的傳授中要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發現與創新,個人知識在課程體系中的參與, 要與學生形成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要培養支持學生的創新活動,發展民主建設的能力,這才是社會進步的發展根基。
? ? ? ? 只有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獲得直接體驗的知識才能變成個人的知識,課程體系因而必須建構知識與人之間的一種整體的意義關聯,才能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意義 。
? ? ? 課程的知識不是普適性的和既定的結論 ,應該是教師學生生活及其個人知識 、直接經驗也要成為課程的內容的有機構成部分,師生共創意義的資源和材料。
四、創建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
? ? ? ? 學校文化是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班級的特定場所內,擁有獨特的社會結構、地理環境、人文景觀而形成的學校獨有的傳統習慣、 價值規范、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綜合。課程改革要關注學校的文化,其中有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